京東2022年營收破萬億 凈利潤282億
【資料圖】
3月9日,京東集團(NASDAQ:JD、09618.HK)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京東2022年第四季度凈營收為2954億元,同比增長7.1%;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0億元,而2021年同期凈虧損52億元;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77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36億元。2022年全年,京東凈營收為10462億元(約合1517億美元),同比增長9.9%;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4億元,而2021年凈虧損36億元;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82億元,而2021年凈利潤為172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發布財報的同日,京東集團還公布了派發股利的計劃。京東集團董事會已批準現金股利,為每股普通股0.31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0.62美元,將分別以美元支付給于北京/香港時間及紐約時間2023年4月6日休市時登記在冊的普通股持有人及美國存托股持有人。股利總額將約為10億美元。普通股持有人的支付日期預計為2023年4月27日或前后,美國存托股持有人的支付日期預計為2023年5月4日或前后。
“2022年,京東以及國內多個行業都經歷諸多挑戰,但我們仍然取得穩健的運營業績,且集團年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徐雷表示,“疫情期間我們對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責無旁貸,京東也成為更值得信賴的企業。未來面對不斷變化的機遇與挑戰,京東將繼續聚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用戶體驗。我相信京東將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并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2022年Q4營收2954億
京東集團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2954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759億元同比增長7.1%。2022年第四季度,商品收入較2021年同期增加1.2%,服務收入較2021年同期增加40.3%。
分部來看,2022年第四季度京東零售營收258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499億元,同比增長3.6%;京東物流營收43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05億元,同比增長32.1%;新業務營收48億元,上年同期為82億元;達達集團營收27億元。
京東集團2022年第四季度營業成本為253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388億元增加6.3%;履約開支為16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63億元增長3.3%;履約開支主要包括采購、倉儲、配送、客戶服務及支付處理開支,2022年第四季度履約開支占收入的比重為5.7%,上年同期為5.9%;營銷開支為12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4億元下降10.3%;研發費用為4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1億元增長6.4%;一般行政開支為3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7億元下降2.5%。
京東集團2022年第四季度經營利潤為48億元,上年同期為損失4億元;2022年第四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經營利潤為73億元(11億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為28億元;2022年第四季度,京東零售不含未分配項目的經營利潤率為3.0%,2021年第四季度為2.1%。
京東集團2022年第四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0億元,上年同期凈損失為52億元。2022年第四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77億元,上年同期為36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總計2262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為1913億元。
京東方面表示,2022年,在行業面臨挑戰的環境下,京東集團依舊完成了全年降本增效、高質量增長的目標,為2023年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022年,京東集團的用戶繼續保持高質量增長,日均活躍用戶數同比雙位數增長,零售用戶購物頻次和用戶平均貢獻收入(ARPU)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其中,京東PLUS在籍會員數量截至四季度末達3400萬人,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截至2022年四季度,京東零售的第三方商家數量連續8個季度取得20%以上的同比增長。2022年全年新入駐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4%。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500個倉庫,過去三年就新增超過7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的倉儲網絡總面積已超過3000萬平方米。京東體系的員工數從2020年初的26萬人增長到2022年底的超過55萬人,新增了29萬名員工。
引導用戶認可天天低價
京東在近日上線了百億補貼,在業內引發了廣泛關注,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數位分析師圍繞百億補貼進行了提問。
徐雷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就百億補貼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回答。他表示,在過去二十年來,京東的經營理念核心始終都是成本、效率、用戶體驗,基于對成本和效率的持續優化,為用戶打造極致的產品價格和服務體驗,這個是從來沒有改變的。
“價格確實是整個用戶體驗里面非常重要的因素,從過往來看,包括京東在內,所有電商企業的價格讓利都集中在大促,這使得整個行業形成一種現象,就是‘不促不銷’,或者消費者形成‘不促不買’的慣性。”徐雷表示,從商家、用戶和供應鏈的效率和統籌規劃方面看,這都不是最優解,也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希望通過調整營銷策略,去引導用戶逐步改變購物習慣,從大促的囤貨到認可‘天天低價’的經營理念,拉動以前占比相對較低的日銷,這樣會更符合京東倡導的天天低價的心智,也可以回歸到零售的本質,使整個行業的供應鏈能夠更加平穩地運行,有利于品牌商家的有序發展。”
對于京東來說,百億補貼并不是新的概念或項目,只是營銷策略的一部分。京東在營銷方面還有“買貴雙倍賠”“9塊9包郵”等頻道或者服務。
徐雷表示:“百億補貼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句口號,希望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我們計劃第一個月和品牌商家、平臺商家一起整體投入10億元左右。”
對于百億補貼對京東利潤率的影響,徐雷透露:“影響會非常非常小,而且也是可控的。”
京東集團CFO許冉進一步解釋道,首先,京東將同供應商和平臺商家合作,利用自身的供應鏈能力提供補貼,不是所有折扣優惠都會計入京東的營銷支出和利潤之中。其次,百億補貼的目標是減輕每年兩次大促的運營壓力,改善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吸引新用戶,以及促成老用戶的回流。“我們預計能夠實現效率的提升,也可以根據不同活動的回報率情況,將部分營銷資源重新分配給大促和用戶獲取。總的來說,我們無意大幅調整全年的營銷預算。”許冉說道。
徐雷透露,百億補貼上線了幾天,取得了還不錯的效果,甚至有一些方面已經超出了預期。不僅拉動了老用戶的回流和消費,也帶來了新用戶,還有更多的流量。但他同時坦承,百億補貼還需要完成很多系統、運營規則方面的調整和改進,包括生態合作伙伴的支持,消費者認知的逐步適應和接受。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