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2022年港股IPO過冬 募資額下降70%!利好正醞釀 明年回暖可期?
2022年臨近收官,港股IPO市場怎么樣了?
相比前兩年,今年港股IPO市場無論是新股數量還是募資額均遭遇滑鐵盧。2020年、2021年,香港市場IPO募資額曾分別高居全球第二、第四位。截至2022年11月底,今年以來香港市場共有62只新股上市,IPO募資金額近900億港元,同比下降七成。
(相關資料圖)
散戶打新熱情也快速消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新上市企業散戶平均認購倍數僅5.39倍,平均中簽率高達44.60%。而2021年散戶平均認購倍數為55.86倍,平均中簽率僅14.93%。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今年香港IPO市場相比去年階段性轉弱,但是并不代表企業在香港融資的意愿下降。放眼全球,香港市場仍然是企業融資的首選地之一,2023年香港IPO市場有望全面回暖。
募資額同比下降七成,港股IPO市場過冬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底,今年以來香港市場共有62只新股上市,較去年同期少20家;首次公開募集金額達到878.18億港元,同比下降七成。
但細看今年香港IPO市場,不乏大型及焦點IPO。
比如,中國旅游集團旗下內地最大免稅店運營商中國中免(1880.HK)目前暫列2022年香港新股集資王,盡管上市首日以發行價158港元/股收平,但其后股價便一路走高。截至12月9日收盤,中國中免股價相比發行價漲幅高達35%。
包括元宇宙、跨境電商、綠色能源等新經濟亦在今年港股IPO中嶄露頭角。具體來看,包括主營數字零售藥房的叮當健康、知乎-W、名創優品等知名企業都在今年上市,“辣條一哥”衛龍也沖刺港股IPO,于12月15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放眼全球,2022年港股IPO市場的募資額排名跌出全球前五位。與之相對的是,在2020年香港市場的募資規模曾經排名全球第二,2021年則下滑至第四位。
散戶打新熱情消退,僅三成新股首日上漲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上市的新股中,依然有約六成在上市首日收盤價與發行價持平或上漲,其余25只在上市首日收盤跌破發行價。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一些個股上市首日表現不佳,但是在上市后表現出了不錯的走勢,主要集中在醫療保健、日常消費品等板塊。
比如,元宇宙概念股飛天云動在10月18日上市首日下跌了4%,但是在過去兩個月中走勢亮眼,截至12月9日,股價相比發行價上漲了115%。
云康集團、名創優品、洪九果品等股票也在上市首日表現欠佳的情況下,在上市后“逆襲”。比如,醫學運營服務提供商云康集團目前最新股價相比發行價上漲88%,而上市首日僅上漲不到8%。
赴港上市選項仍具備吸引力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今年香港IPO市場相比去年階段性轉弱,但是并不代表企業在香港融資的意愿下降。
事實上,由于香港基準利率和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掛鉤,美聯儲不斷加息導致香港借貸成本隨之上升,也影響了企業融資節奏。
從發債市場來看,2022年中資公司在香港發債的規模仍然較大。中金公司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6日,中國香港公司債存量規模合計達9990億美元。期限多在1-10年間,計價貨幣超九成為美元,投資級占比超六成。相關發行人行業主要集中在金融,其次是工業、公用事業、可選消費品和能源行業,經營所在地區主要為中國。
隨著美國證監會提高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門檻,料不少中國公司特別是新經濟類型的將把香港重新定為其上市首選地,預期上市活動將因而增加,令港股市場保持增長動力。
另一方面,港交所為吸引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增設“第18C章”上市規則,將吸引硬科技企業藉此來香港上市融資,進一步鞏固香港IPO市場的地位。
2023年香港IPO市場有望回暖,百余家企業正排隊
業內人士指出,放眼全球,香港市場仍然是企業融資的首選地之一,隨著內地疫情防控的放寬及美國加息步伐放緩,2023年香港IPO市場有望全面回暖。
從香港市場的制度及特性來看,香港市場具有穩健的獨特優勢,此外包括將于明年第二季度推出的簡化上市交收程序和預計將推出優化股票互聯互通的“南向通”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等改革,都有望為明年的IPO市場帶來支撐。
數據顯示,目前有10家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另有111家公司的上市申請正在處理中,可見公司對于港股市場集資仍趨之若鶩。
已經遞交招股書等待聆訊的企業中,包括醫美龍頭愛美客、氫燃料電池龍頭億華通等在內地A股上市企業;萬達商管、龍湖智創等物業管理企業;KEEP、途虎養車等互聯網新經濟企業;以及百果園、蕉下控股、周杰倫概念加持的巨星傳奇等消費零售企業。而京東旗下金融科技公司京東科技也在今年傳出將再次爭取內地監管部門放行其香港IPO計劃。
展望明年,那些今年曾經制約港股市場的利空因素也有望在2023年迎來轉機,比如全球市場動蕩有望在明年緩解,各國加息速度和力度的預期也在減弱等,為香港IPO市場帶來曙光。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