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注:揚州建設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
(資料圖)
寒冬已至,三江營濕地公園水天一色。不遠處,一座“高塔”矗立醒目,這是正在建設的三江營濕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相關方案已通過省國家山水工程領導小組審查。去年10月14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上,廣陵區被授予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目前,廣陵區正以國家級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建設為抓手,建設揚州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
“在這里建設生物多樣性觀測站,主要將收集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濕地的野生動植物實測數據和各類生物標本。”廣陵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劉揚介紹,三江營濕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將以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為主要觀測區域,輻射上游大運河沿線,將長期觀測典型的長江匯流河口濕地及與大運河交匯區典型生態系統和各類野生動植物資源,觀測重要本土、優勢和指示物種群落多樣性變化。其中,重點觀測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生物及其關鍵棲息地,同步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分布情況觀測。
前不久,在冬季鳥類遷飛時節,廣陵區生態環境局就曾邀請調查人員開展了野外鳥類本底調查,記錄到鳥類96種,隸屬于15目35科,種群相對穩定。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種,為東方白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分別為斑頭秋沙鴨、黑翅鳶、雀鷹、普通鵟、紅隼和游隼。
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水平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了《江蘇省生態島試驗區實施計劃》,揚州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被納入實施計劃,而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是生態島試驗區項目申報的必要條件之一。
據介紹,生態島試驗區是指在長江沿線、大運河沿線、沿海濕地等流域海域區域,根據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分布,以相對完整的自然地理單元為基礎,以1個或多個縣(市、區)為組織單元,科學劃定一定的片區,實現人工支持引導下的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和正向演替,提高區域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水平,減緩自然生態系統破碎化趨勢。
今年3月起,在市生態環境局的統一指導下,廣陵區和江都區聯合編制了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目前,我們正在根據生態島建設要求,挖掘區域特色,梳理生態化重點工程,積極開展揚州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實施方案的修改工作。”劉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