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要聞】來殷墟,揭秘百年考古傳奇
殷墟博物館陳列著殷墟出土的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青銅器—后母戊方鼎的原模復制品,它的真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是國博鎮館之寶,也是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2005年9月19日,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安陽市從國家博物館借展后母戊方鼎到殷墟博物館展出。展覽當天,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被破例允許觸摸鼎身,場面異常感人。他是誰?又與后母戊鼎有著怎樣的故事?
(資料圖)
安陽市殷都區有個武官村,武官村有個吳家大院。吳家在當地是大戶,殷墟王陵區大墓有些就處在吳家的田地里,吳家的老墳地柏樹林也在這一帶。1939年初春,為了保護偶然在吳家墳地里發現的后母戊鼎,吳培文偷偷把它臨時埋到吳家大院的焚書坑里。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告密者將這一消息透露給駐在安陽的日軍,引來了日本人的三次大搜查。最多一次來了近300個荷槍實彈的日本兵,把整個院子幾乎翻了底朝天,幸運的是,他們始終沒能找到后母戊鼎。
2005年,為了助力殷墟申報世界遺產,后母戊方鼎回到安陽“省親”,吳培文再次見到了后母戊鼎。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為他頒發了“文物保護特殊貢獻獎”,表彰老人保護后母戊鼎的壯舉。
安陽殷墟是后母戊鼎出土的地方,也是甲骨文的故鄉。外地人到訪安陽,除了名震海內外的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越來越成為另一個必去之處。
作為國內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它依托數千件文物精華,系統詮釋了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堪稱“一部讓世人領略中華文明的景觀式文字大典”?!拔淖謿w巢”,首任館長馮其庸曾這樣評價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設立。
從早期的甲骨文單字釋讀發展到利用甲骨文進行綜合研究,100多年來,甲骨學已經成為國際顯學,甲骨文的研究方式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大數據推動甲骨文研究進入“云時代”。2017年,殷墟甲骨文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安陽在殷墟申遺之后取得的又一個世界級榮譽。
商代晚期,國力強大,作為甲骨文中經常出現的“大邑商”一定比我們所知的殷墟范圍更大,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將目光更多的放在殷墟核心區以外。自2010年起,殷墟外圍發現多處重要的商代遺址,這些遺址位于殷墟外圍3至15公里內,以殷墟為中心分布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
《人類的記憶
——中國的世界遺產》
《殷墟》(下)
12月20日
CCTV-4 22:00
敬請收看
來源:CCTV4《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