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全面戰爭》普魯士功略及個人經驗
游俠會員:thforever (原創撰寫)
4月6號入手的《帝國全面戰爭》,由于之前的所有全作都玩過,絕對是鐵桿粉絲,所以花了50元買了個69元的偽正版,上面還寫著《帝國時代4》...無語了。
好了廢話不多切入正題。先介紹下國家背景,這個時代先后爆發了2次工業革命,18世紀普魯士崛起并逐步統一德國,也是西班牙等國家大航海的年代,同樣在西歐因第一次工業革命而崛起的“日不落帝國”——英國,點選世界戰役后,我以普魯士雙very hard開局。
第一總體戰略。
〈大德意志統一篇〉首先開局你會發現你僅有2個地區首府,沒有海外殖民地,并且那2個地區還不是連在一起的,中間隔了個西普魯士,但是周圍城綁的軍事力量相對薄弱。所以很明顯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統一小德意志,所以你馬上就要造兵向周圍擴張(注意一個滿編部隊帶一個將軍,一個炮兵,2個騎兵,其他全是列兵是此階段比較合理的配置)。等你統一了附近的幾個小國后,就要把矛頭指向南邊的奧地利,進而統一大德意志,但由于你國力處于萌芽狀態因此這時候打奧還是比較吃力的,甚至有可能陷入苦戰。
所以我們要通過外交手段來幫忙了,那就是和俄羅斯結盟,一方面牽制了波蘭,一方面增加了貿易收入,從長遠角度的看還可以避免以后兩線作戰,成為以后對抗西歐的堅強后盾,可謂一石三鳥。開通貿易路線后俄羅斯會爽快的答應和你結盟,必要時可以送一些外交禮物比如錢或者科技給。結盟后俄就會和你一起瓜分波蘭和奧地利。打敗他們后東至尼德蘭聯邦,西至俄羅斯邊境的德意制帝國就此誕生了。如果你的選擇是短期戰役那已經完成了。
〈北歐制霸篇〉上一階段完成后你會發現你已經有不錯的地域版圖了,但是由于地理和歷史的因素,目前還并不適合大航海,冒失的派商船出去只會成為海盜的戰利品。不選擇航海還有個因素就是因為普魯士現在在陸軍方面有優勢,所以我們選擇種田,插秧,生更多的小寶寶,和航海國家比拼人口優勢?,F在的德意志帝國人口眾多,遠不是那些殖民地可以比的,中期稅收收入會遠遠大于貿易收入,后期基本可以持平,并且不用擔心別國的私掠船對你的經濟造成影響。
但那并不表示我們將來不會在海上和英、法、西決一雌雄,所以要準備好5條以上的商船和3艘以上的5號艦??吭诟蹆扔杏玫?。統一大德意志不一會北面的瑞典就會向你宣戰,其實打瑞典跟打前面的差不多陸軍的優勢很明顯,直接把他們首府全占了就勝利了。如果這時候你有船可以通過登陸戰,快速占領的他們的首府,因為俄國又幫你牽制了他的主力。(其實俄國想來分一杯羹,可惜我動作快先圍的城。)滅掉瑞典之后東線就只剩下你的盟友俄羅斯,這時候可以發展西非的一些海上貿易,你的船隊可以出航并且大量改造瑞典的港口為貿易港口。沒過幾個回合,舒舒服服的等著數鈔票的你馬上就會發現,西線的一些小國家會經常來打劫你的西線城市,因為你的主力這時候還在瑞典,所以西線這時候抵抗侵略只能靠死守首府全民動員,遠水救不了近火啊。
(浩浩蕩蕩的海盜,結果我的艦隊被他滅了)〈尼德大戰篇〉真正的挑戰來了——尼德蘭聯盟向你宣戰,雖然尼國歐洲版圖并不大,只有3個左右,但加上海外的就有7個左右,有不錯的經濟基礎和軍隊,所以不容輕視。在為帝國征服之前那些國家的時候,尼德蘭也獲得了幾個非常重要的地區比如荷蘭和萊因。因此開戰后你會立即發現你的陸軍兵種不再占據什么優勢,大家都有一樣的列兵,并且他會派4-5個滿編直沖你的首都柏林。如果你之前發展軍事力量比較多一些,那就用人海戰把他的主力干掉,在柏林的大戰可謂在所難免,我用這個方法跟尼打了15個回合也沒分出高下。
陷入持久戰后,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嚴重阻礙了我過經濟發展,其實我們這方想取得勝利目標很明確就是把尼德蘭在歐洲的幾個據點都占領,因此我們必須出奇制勝,你大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從海上直接登陸荷蘭偷襲他后方,一路從下方滅掉幾個小國然后占領萊因,至于正面,就死守據點,在柏林淪陷前把那2個地區占領無疑給了尼國巨大打擊,然后立即和尼國停戰,停戰后他圍攻柏林的大軍回撤,我們乘機調整戰略部署,部隊補充完后把所有部隊都派上去圍攻他剩下的地區,即可大功告成。要注意的是打贏萊因和荷蘭的守軍是關鍵性戰役,不能輸。
尼德蘭因為在歐洲沒有版圖就滅國了,海外的殖民地都成了叛軍(只有幾個部隊,非常容易搞掂)。機會不等人迅速組織2個艦隊裝上7-8個部隊奔赴北美和印度把叛軍城市占領下來,從此海上貿易之路向你敞開,國內稅收近40000多,不用再愁沒錢花了,哈哈。再搞2-3個5級艦的艦隊去把小國趕出貿易點后,我們的商船就可以開進去了。
(象牙海灣)
〈中歐振興篇〉經過上次大戰,普魯士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經濟上也有了巨大的成長。統一中歐現在只是時間問題,派你原有的部隊進攻威尼斯,意大利,丹麥,等這些國家,富饒的丹麥有3個港口,意大利人口眾多,威尼斯的富饒,一切盡在你的掌握。經過那次大戰你部隊的數量與戰斗力大大提升,電腦自動戰斗既可輕松逐個擊破。如果經濟寬余可以向別國購買地區,按地區價值不同一般在30000至150000左右。別國也會和你交換地區,不過相信我交換并不是對你很有利,而是對他們有利。并且通過吞并這些國家,貿易船隊可以接管那些國家的貿易據點,這時普魯士的綜合國力已經遠超過其他國家了。如果你的目標只是40個地區的話,那已經完成了。
〈世界殖民統治篇〉殖民地最多的現在只剩下3個國家就是,英、法、西,我們看外交英和法敵對,法和西是同盟,我們用偉大的遠交近攻戰略。與英國與西班牙交好,主攻法國,再打西班牙,再打英國。這三國在歐洲的據點滅掉后,殖民地都是叛軍的,然后派大量艦隊去占領美洲殖民地,滅掉美國。
(精銳狙擊兵不但射程遠,命中高,盡然還可以隨時造拒馬尖樁,太強了~。至于機關炮和狙擊兵配合著用敵人根本沖不過來,唯一怕的就是遠程炮兵)
(史詩大捷,法國的精銳部隊也不堪一擊,科學技術是第一攻擊力)
〈世界統治篇〉當美洲和大半個歐洲被打下來以后,剩下的就是俄羅斯、馬里地帝國以及一些北非與中東的小國。建議先打俄羅斯,不然你跟別的國家開戰,俄國也會借機擴大自己的版圖。最關鍵的是時間,1799年時游戲就會結束,所以想統治全球需要抓緊時間了,這里我不多說了,祝大家早日達成自己的目標。
第二軍隊建設。普魯士做為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有其一定的歷史因素,地處中歐東西接鄰兩大貿易區,因此經常被侵略,促使其慢慢形成了好戰的民族特征。(陸軍優勢)正規軍在沒有皇家近衛隊和普魯士特種火槍兵之前,列兵無疑是全能冠軍,對抗散兵一個刺刀沖鋒就結果了,對抗騎兵研究好方陣后面對任何騎兵均可獲勝,攻城戰可以爬繩子,防御戰可以躲進建筑里,簡直就是帝國全戰中的superman,呵呵。
騎兵在前期無疑是一場戰斗中任何單位的噩夢,但是隨著科技樹的攀升,騎兵最后也只有在列兵對射的時候從旁邊偷襲和追逃兵的份,至于龍騎兵之類的根本上不了主戰場,就算進了戰斗也是炮灰,守衛叛城卻是當仁不讓。炮兵到后期每支部隊配備2到3個甚至更多是非常有用的,榴彈跑可以打到城墻上的部隊,3個以上的話面殺傷很強,其他炮必須設置在高處才能發揮威力。擲彈兵后期對抗輕步兵沒什么用,到后期誰的射程遠,誰占優勢?;始医l隊帶頭字樣的都只能造6個部隊,普魯士出的杰格爾火槍兵也只能首都招募,所以你的主力部隊永遠都是偉大的 *列兵* 。
(毒氣彈或導彈可以大量殺傷敵軍)這個時期的戰術:拿破倫時期戰術是中間集中火力,步兵在中間集中列隊前進,兩側大量騎兵沖鋒把對方部隊往中間擠,后方火炮火力集中轟敵陣中間,起到的作用是把敵人的陣型打亂,在中間集中優勢兵力。這個戰術在前期非常有用,后期就不行了,因為騎兵沖鋒就是送死,正面也有后期精銳壓制列兵。所以后期戰術是這樣的:散兵陣前列隊騷擾,列兵后面列陣,騎兵兩側攔截對方騎兵突襲我方炮兵陣地,火炮壓制對方兩翼,擲彈兵在炮火掩護下對側翼突擊,等對方兩側被打白后列兵包圍上去結束戰斗。
城市防御這一次有城守了,就是城市旁邊顯示的灰色格子,因此減輕了駐守正規軍的壓力,一般不需要放正規部隊來維持治安,在每個港口都放置1個民兵部隊可以有效防止港口被占領。面對有可能叛亂的城市,放置一個將軍和5隊民兵就可以搞定叛軍。海軍遠洋艦隊各派一艘3級旗艦加4艘3級艦為一個遍組做為4個貿易區域的常駐艦隊,平時就去私掠貿易路線吧。3個主要版圖最好各搞2個帶1級艦的艦隊,多了更好,對付航海國家首先要海上制霸。軍港一個造在地中海,一個造在波羅地海,殖民地也適當造2個,這樣艦隊要修理就不必橫穿整個地球。殖民地打的穩點為好,城鎮都應該派正規軍駐守。
(當地土著來犯)第三
政治。當首都上層階級或者下層階級連續不滿意3個回合的時候就會革命了,并且有三種不同的政治體系,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共和制,我的主張是沒把尼德蘭滅掉之前不革命,因為要革命到最適合那個時代的君主立憲制是要從君主專制支持下層民眾革命到共和制(支持上層還是君主制),從共和制再支持上層階級革命到君主立憲制(支持下層還是共和制)。
普魯士一開始沒這個時間去搞革命,地處中歐戰事不斷,每個省都造一個旅館(叫妓院傷風化,呵呵)一個教堂(雙手合十的傳教士會影響到他當前所站的省的宗教),有學校(可以派紳士去加快科研,紳士也可以偷科技,也可以殺別國的紳士...紳士還干這種事)的不拆,沒學校的不造這樣基本不用革命也可以打到最后。
第四經濟。普魯士發展經濟最快的方法就是發展內政稅收,因為地理優勢,陸地面積大,人口眾多。所以普魯士風格的地區建筑順序是:多升級農場,多升級特產建筑,盡量造貿易港口,不減民忠時多升工業城鎮,最少造一個旅館,有多的城鎮造教堂,還有多的城鎮才考慮造學校。外貿方面,開通的貿易路線越多越好。稅率方面貧民調到最低,貴族調到最低前面那一格,這樣有利于成長的同時也不會爆發革命。前期的原則就是省下你的每一分錢去升級上述建筑,后期你就要考慮怎么把錢花完來提高你的效率。(真的,中后期錢花不完)
(買賣領土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這難道不是孫子兵法的最高奧義嗎?)
第五經驗。 1.盡量不要造漁港,收益沒有貿易港口大。
2.盡量少造學校,用別的國家遺留下來的,早學校會造成改革與叛亂,后期科技全開發好了可以適當拆除一些。
3.在有一級城墻的城市里戰斗時,盡量占領所有建筑物射擊可以最低代價獲得最大勝利,有次我用這種辦法500打對方1200的部隊。
4.海戰時與對方戰艦以最遠射程平行航行并點開自由射擊,讓對方船稍微落后于你但在你的射程內,這樣你可以開火但對方不能,如果你想用1艘戰艦打別人多艘就要這樣干。
5.國家首都能造一些頂級建筑。
6.戰斗時編隊后部隊不能正常攻擊,選中編隊再選敵人攻擊,是沒反映的。
7.與大國對戰時要利用機動性迂回占領他們背后的據點,而不要正面相抗。(電腦暴兵之強你很難憑人數勝出)
(電腦暴出的4萬大軍)
8.這里面誤傷很嚴重,因此步兵在沒有高低差的時候別疊在一起,不然站前面的就慘了,騎兵沖鋒也有可能后面的戳前面的馬屁股,步兵炮會打到前面的部隊。
9.原地停留一回合,腳底下會“開花”可以造掩體和拒馬尖樁,在城市里可以造,但掩體的效果不佳,并且可以被步兵跨越,我曾想過用掩體加拒馬尖樁把我的部隊
包圍然后射他們,不過失敗了對方一個步兵沖鋒什么都沒用了,而且就算和對方對射造出來的掩體也沒發現起到了保護作用。野戰時候那種矮墻掩體適合民兵用,正規軍有三段擊用的話也沒效果。
(其實沒多大用后期)
*****10.海上貿易的物價bug與貓貓,同一種貨物按照你出口數量不同價格是會波動的,所有貨物都有個基準價位,一個象牙貿易點從沒貿易船到有貿易船價格下跌會很明顯,反之亦然,如果這個貿易點本身有船后來又加了幾艘,那物價變動就會很微弱。
拿象牙做例子,你占領了一個象牙貿易點派了14艘船過去,現在象牙的價格是25/單位,然后把你的14艘貿易船全拉開貿易點價格突然上漲到29元/單位,關鍵的來了你再把14艘船中的1艘先放回貿易點,然后再把另外13艘放回貿易點,你會發現象牙還是29元=.=!,汗,豈不是可以無限提價?反復幾次后發現顯然是不能的,別急精彩的在后頭,但再仔細一看游戲界面右下角的圖標,竟然清一色的變成了一只波絲貓?......我狂汗,懷疑是不是我眼花了象迷失里的胖子產生了幻覺。游戲bug有很多,但這種可能還是第一次見,通過調取先前記錄一切又都正常了。(我用的是市價69元的版本,我后來才知道被宰了,打了個游俠的中文補丁,其他什么都沒動過。)
*****11.與印度國家開戰,然后占領他往歐洲或者美洲運輸的要道,可以迅速獲得財富,一條貿易航線大概6000多,并且很少會被攻擊,印度那邊艦船比較落后,有5級艦就能打的過。之前沒有簽定貿易協定,還在和馬拉地帝國打仗,但是出現了能和他進行貿易的情況,可能是海上貿易被我封鎖,走陸路經過我領土收了點關稅。
(戰爭中竟然還可以貿易)
*****12.私掠收入算在其他收入里面:
咖啡南美貿易點獲得和北美洲中部一個島嶼上種植
棉花印度和北美中部種植
毛皮歐洲北部特產和北美北部特產獲得
象牙象牙海岸貿易點(東非)與馬達加斯加貿易點(西非)
香料北美洲南部與印度北部和南部種植,東印度群島(東南亞貿易點)
蔗糖北美洲中北部種植,印度北部種植獲得
茶葉
印度種植可以獲得
煙草北美洲煙草種植可以獲得
其他貿易貨物指木材,各類礦,葡萄等等。
最后要感謝游俠網的中文漢化包,方便了玩家,也祝愿大家玩的開心,玩的時候多了解歷史,多看看西方國家是怎么變的強大的,衷心希望這個帖子對你的游戲有所幫助。
查看帝國全面戰爭攻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