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我的生活簡單極了

早上收拾妥當正打算出門上課,忽然接到老師的郵件,她病了,不能來上課了。忽然多出了一上午的時間,喜出望外。咱們接著說閑話。

1

我的生活簡單極了,一般上午學德語,下午看書寫字,抄點詩詞,晚上跟家人在一起。這樣的生活當皇帝都不換,當神仙都不換。我過著幾乎零社交的快樂生活,并對這種生活極度滿意!生活完完整整的,一點兒也不少。對自己越是信賴、越是滿足,對外界的依賴和需求就越少。在國外我從不擔心融入問題,因為我從來不打算融入,一根頭發絲都不會融入的。跟外國人談笑風生,跟中國人談笑風生,在我看來一樣不容易。問題主要不在于語言,而是沒那么多好談的。人與人的區別多么大啊,太平洋都未必有這么大。有時候感覺我并沒有活在世上,我只是活在我的生活中。構成我生活的事物有三樣,家庭,書籍,我自己。就這些——但已經足夠大,并且越來越大,驚喜又妥帖。至于窗子外面的世界,大概相當于一個典當行,典當勞動換錢花。如果將來能靠寫文章賺錢自然最好,如果不能,考過德語之后我可能去找一份擦桌子端盤子的工作,空余時間就看書寫小說——回到我真正的生活中。要說幸福,對我來說,世上沒有比這更幸福的生活。


(資料圖片)

2

一想到還有那么多的好書可以讀,一輩子都讀不完,就好像余生獲得了某種幸福的保證一樣,結結實實的。看書不是為了攢一肚子書名號,格格楞楞的有什么意思。看書是為了打開書名號,使它溶解,成為自身的一部分。使它滋養自身的趣味、審美、觀念、思想。所以經常看完書過些時候,把書名作者內容全忘了,過些年再看,跟新的一樣,哪句話出自哪里更記不清。寫文章摞一堆書名號,相當于炫耀一肚子石頭,不僅無聊,而且蠢笨。我因不愛在文章里炫耀書名號,也經常收到勸讀書的留言,無聊得很,我一般都不回復。一個人讀沒讀過書是一望便知的,言談何種氣質,邏輯是否清晰,文辭是否清麗,見地是否出眾,這些都是藏不住的。就像晏殊說的,真富貴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那種貼金掛玉的,一副乞兒相罷了。讀書也一樣。我雖讀書不多,見少識寡,也知道將來要是發達了,炫富是怎么一個炫法。

書籍是一種血脈的滋養,很多人不是故鄉故土養大的,而是他看過的書養大的,從少年養到成年養到老年。我把這些話對大囡囡講,“你將來有何種觀念不在于家庭影響,而在于你看什么樣的書,你被何種氣質吸引。如果將來你和我恰好有相似的觀念,不是因為我是你媽媽,而是我們讀了相似的書,我們被相似的氣質所吸引。我不會對你的觀念和頭腦負責,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就像我爸我媽不需要為我的頭腦負責一樣。”又加一句,“也就是說,你將來要是腦殘了,不怪我。”

3

又不知怎么跟她講起一戰和俄國革命。“歐洲正在瘋狂群毆,各個國家的年輕人被驅趕上戰場,互相射殺。不知道為什么打仗,為什么死。這時候有一種聲音在喊,對面的不是敵人,是和我們一樣受苦受難的人,是階級兄弟!有人在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你想想那種聲音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啊!一個舊世界就要毀滅,一個新世界正在誕生。如果生在那時候,媽媽大概率也是共產主義信徒。”

“天哪,我也是,我也是!”

又說到善良和熱心。她說某某人需要幫助。我說,“某人需要幫助”這話不成立。當你想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某人需要我的幫助”,如果你說不出“我的”這兩個字,那你就不要說。善良與同情是高貴的品質,前提是不能慷他人之慨,不能要求他人為你的同情心買單。

4

一位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某某主義已經成為顯學,直接關系到經費和前程。好多教書匠生拉硬扯也要把專業往主義上靠。為了一個未必是鐵的飯碗,先把腦袋和身子往鐵籠子里鉆。可惜主義揍起人來不分內外,甚至揍里頭的更狠,因為里頭熱,里頭才有利益之爭,才能揍出升官發財。古往今來不都是如此嗎?不都是如此嗎?

誠實,追求幸福,這兩條都要竭盡全力。這樣才配得上憑空而來的生命。離真越近的文字越干凈,反之則反之。不是文學必須關心政治,而是當政治從身上碾過的時候,要喊一聲痛。這是作為一個真實的人最本能的反應,是對真最低的要求。中國好多作家臟兮兮的,不干凈,是因為連痛都不敢喊一聲,更不要說求真的品格與勇氣了。而真是善與美的門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敢求真,繞路去求美與善的,都醒醒吧。那善是偽善,那美是矯情。《生活與命運》中講到一個很深刻的現象,在戰爭最激烈最艱難的時候,人們普遍感覺比戰前自由,人與人之間也有更多的親近和信任。戰爭一結束,立刻回到那種讓人窒息的沉悶中去。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德國人才不會管你爹是富農還是工人,他橫豎要你的命。虛假的政治恐怖被真實的戰爭恐怖所取代。那一點稀薄的自由空氣,是真實的利斧劈開虛假而釋放的。

5

作為一個現代人,手頭又有表達的工具,要養成對公共生活公開說話的習慣。不管什么觀點,公開說。沒有人會邀請你發言,人必須自己主動說話。這一點都做不到,就不要抱怨世道不公,社會不好。

“人生而自由”這句話是不對的。自由不會在起點上,只會在終點上。或者說,自由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范圍。是用手、用腳、用頭腦拓展開的生命范圍。范圍越大,自由越大。自由是行動的結果。一個初生的嬰兒不可能擁有這種堅實的生命范圍。如果人生而自由,那人就無事可做了。人天生就是不自由的。不是自由被剝奪了,而是自由從來就沒有掙到手。沒有去掙,如何到手?只不過自由和錢財一樣也可作為遺產贈送給子孫。見別人家的子孫有了,以為自己也天生就該有。那不是天生的,那是別人家祖上親手親腳去掙來的。祖上不掙,自己也不掙,哪來的自由呢?

有人說,你不在國內,說這種話是隔岸觀火。有些觀念需要一再澄清:我從不把國家當回事,我從不認為一個人應該先使他的國家成為自由之國,然后他才是自由之民。人沒有對國家的道德義務,人也沒有對同國籍國民的道德義務。自由唯一的定語是:我個人的自由。人與自由是直接對待的,別無其他。更不要說國界線了。跑到寬松的地方去,永遠是掙個人自由的最高效的方式,永遠是首選。跑不了才要原地去掙。關鍵在于,要行動,要自己去掙,不能指望別人替你把這么大的事兒給辦了。

標簽: 我的生活簡單極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