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預約制”勸退游客? 需強化“全鏈條”思維
(資料圖)
原標題:景區“預約制”勸退游客? 需強化“全鏈條”思維
針對預約難問題,一些博物館已經優化預約程序,并采取措施應對門票代搶亂象。近日,文旅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暑期旅游景區開放管理水平的通知》等相關文件,指導各地提升暑期旅游景區開放管理水平。(7月31日光明網)
旅游進入暑期檔,國內各地旅游市場再次迎來了一波出游高峰期。但與此同時,各大旅游城市尤其是一些熱門景區和場館的接待壓力也越來越大。為此,多數景區為保證旅游安全容量,提升游客體驗,實施預約準入機制。時下,不少景區,不論免費還是收費,“非預約,勿前往”“無預約不出行,無門票不入場”已是一種習慣。
客觀而言,實行預約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景區景點高峰期擁擠堵塞嚴重問題,讓景區管理者提前獲悉客流量的發展態勢,對客流進行把控。從優化管理角度而言,預約制具有科學合理的一面,但于景區管理的本質來說,管理者不能將預約作為唯一選項,或者一刀切地唯預約制是瞻。
近一段時間,隨著民眾旅游消費需求顯著提高,預約出行的相關問題也隨之出現。很多景區,包括各地博物館一票難求,有游客表示:“搶景區門票的緊張感不亞于搶演唱會門票,拼的就是手速!”同時,除了門票不好搶,不少景區的預約渠道與放票時間也皆不相同,有的甚至在凌晨放票。另外,有的游客不知道需要預約,到了目的地后卻被告知未預約不得進入;一些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由于不熟悉預約程序、對互聯網操作不便,也往往與門票失之交臂。凡此種種,旅游前預約刷票似乎已成為橫亙在游客與景區之間的一堵墻,成為游客出行的“絆腳石”。難怪有網友評論:“不懂預約就別旅游,懂預約還必須懂規劃。你需要整合所有的時間配合,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時間、交通方式、旅店位置等。知識結構差點,估計還去不成。”
更為重要的,預約制某種程度所導致的搶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不僅影響游客的出游情緒,更是讓“黃牛”有了可乘之機,惡意倒票、漫天要價,使得游客無奈“高價收票”,增加額外開支。
毋庸置否,實行?預約制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會讓不少喜歡輕便而行的游客打消游玩的愿望,也會在較大程度阻礙文旅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三年疫情結束后,我國旅游剛重新步入發展“快車道”,復蘇之勢來之不易。面對當前這一局面,有關各方需切實扛起責任擔當,圍繞門票預約制度,強化全鏈條思維,做好后半篇文章,不能讓“一張門票”成為旅游市場復蘇的“拖油瓶”。
具體而言,一方面,優化預約措施,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手段,暢通預約渠道,簡化預約程序,合理設置在線預約時間,提高預約操作便捷性。并針對中小學生、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保留線下購票渠道,不斷提升旅游便利化服務水平。同時,因地制宜適時延長經營時間,提升當日游客承載容量,從而增加預約門票數量,讓更多游客能有機會“中簽”;另一方面,加強對現場管理和調控,對已經入場的游客,適時加派工作人員提供細致服務。此外,景區和場館也要加強對類似線上約票軟件、小程序的技術研究,不斷提升防范能力,有效防止“黃牛”擠占票源,確保預約人人平等。而針對黃牛“加價倒票”“高價代搶”等行業亂象,相關部門要加強嚴格治理,加大巡查執法力度,動態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高壓態勢重拳連擊。????
一言以蔽之,為提振文旅消費,激發市場活力,各地各旅游景區應善于結合實際,創新開放管理水平,以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提升游客參與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旅游出行需求。(藝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