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如何讓青少年安全上網?

如何讓青少年安全上網?(主題)

省網信辦開展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副題)


(資料圖)

法治時報記者 黃君

近日,法治時報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977名受訪的成年人中,有39.6%的家長表示,孩子愛刷視頻,但不買東西;15.49%的家長稱,孩子會刷抖音、小紅書等直播,隨機消費,家人管不住。同時,1561名受訪的未成年人中,約5成的未成年人一般用手機或電腦進行娛樂活動,約4成的未成年人會使用手機或電腦查閱資料、上網課等進行學習,而很少接觸這些電子設備的未成年人不到1成。

不少家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暑假期間,要進一步增強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引導學生安全上網、健康上網,預防未成年人網絡違法犯罪。

記者體驗部分網絡平臺發現,當前部分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未成年人遭遇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以及網絡游戲充值、直播打賞等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案例仍然屢見不鮮。

有的平臺“青少年模式”有漏洞

7月28日上午,記者打開某短視頻平臺,設置“青少年模式”時,發現用戶只需自行輸入四位數密碼即可自由開啟或關閉“青少年模式”,此模式約束力對自己控制手機的未成年人大打折扣。

家住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初一學生曦曦(化名)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會使用平板電腦刷視頻,但因為是“青少年模式”,能夠看的視頻并不多,且內容簡單,對自己沒啥吸引力。

就讀于海口瓊山一小的學生小晴(化名)則直言,自己每次玩家里人手機時,家里人并不會將手機設置成“青少年模式”。“就算他們設置了,我知道密碼也可以退出‘青少年模式’,看一些別的內容。”小晴說道。

在某游戲平臺,游戲“皮膚”少則6元,多則幾千。記者與匹配到的學生橘子(化名)游戲時進行交談。“我經常在別的平臺看到別人買了很多‘皮膚’,好羨慕。我用我爸爸的賬號玩游戲,有時候我會買幾塊錢的‘皮膚’,我爸爸也不會發現。”橘子說。

當前正值暑假,記者在上網時,時常能在網上碰到未成年人網民,他們或出現在各大直播間,隨機消費。在交流時,未成年網民九九說:“暑假過完我就上初一了,有時候看到直播間有意思的東西也會直接消費,只要不太過分,家里人不會說我,他們也不知道我消費了多少錢。”

在某社交平臺上,“某平臺人均年收入百萬”等炫富言論深入人心,這些不良或失實信息影響著未成年人網民。

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一未成年人在與家人候機期間刷視頻 法治時報記者黃君 攝

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家長應以身作則

借助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很多未成年人拓展了認知、增長了本領。但針對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的情況,家長表示,要正確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家長也應以身作則。

“我兒子現在天天回到家就刷短視頻,有的時候接他放學,在回家的路上他也看個不停!”家住海口市藍天路的楊女士抱怨道,尤其是有時候孩子還會學視頻里的博主說話,有時候寫作業還會走神,動不動就蹦出幾句短視頻里的熱詞,或者邊寫作業邊哼網絡神曲,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

文昌的劉先生女兒正上五年級,他說:“有時候我會將自己手機設置成青少年模式給孩子玩,但是后面小孩也會自己關掉這個模式,時間久了也就懶得開青少年模式了,對于平時她刷到的那些沒什么營養的視頻,我看了都頭疼。”

對此,記者采訪了另外幾名學生家人。

“有時候我自己上網,看到那些炫富、不良的內容,我自己都感覺很不好。”海口市民小周表示,面對孩子拿自己手機看到的那些不良信息,倍感焦急。“我也會和孩子說不要玩手機,但是她會用我也會玩手機來反駁我,所以現在我也減少在她面前玩手機的次數,以身作則。”

對該現象,來自定安的小陳深有體會。“我弟弟有時候拿我手機給主播‘打賞’,或者充值游戲,我是罵也罵了,打也打了,他就是不改,父母也是比較溺愛,有時候他甚至還會大言不慚,與網上所謂的有錢人進行比較,我們都拿他沒辦法了,現在都盡量不讓他碰我們的手機了。”

海南省深入開展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當前,一些不適齡的、暴力的、低俗的網絡內容,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因此,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暑期健康的上網環境,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海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深入開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穩步推進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工作。

日前,海南省網信辦組織專門力量針對未成年人用戶數量較大、對未成年人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絡游戲與學習教育類移動應用程序進行巡查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斗羅大陸:魂師對決”等23款App和3款小程序均不同程度存在非法獲取、超范圍收集、過度索權等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集中向社會通報并責令相關運營單位限期整改。

海南省網信辦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網信部門將通過常態化動態監測、集中社會通報整改及行政處罰等方式,重點打擊過度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提供非法移動應用下載服務、傳播違法違規互聯網信息內容等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網絡違法行為,全力維護涉未成年人領域網絡安全,營造海南自貿港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網絡生態環境。

海南昌宇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瑾表示,針對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社會各界應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筑牢未成年人暑期網絡安全“防火墻”。

劉瑾認為,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網信部門可協同公安、文化和旅游、新聞出版等部門根據保護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需要,確定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絡信息的種類、范圍和判斷標準,進一步精準性凈化未成年人上網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