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清北畢業當小學老師? 樂教適教就別擔心“大材小用”

原標題:清北畢業當小學老師? 樂教適教就別擔心“大材小用”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國優計劃”《意見》),首批試點將支持清北復交在內的3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承擔培養任務,為中小學培養一批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國優計劃”《意見》發布后引發廣泛社會關注,并有人質疑:清華北大畢業當中小學老師是不是浪費資源?


(資料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名校碩博當中小學教師已經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兒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德樹人是一項關乎國家民族未來的千秋大計,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業已成為共識。名校畢業生教中小學當然不會“大材小用”,但學霸卻未必就一定能當好老師、教好學生。

名校生的整體素質當然要高一些,但基于基礎教育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并不代表名校生一定能成為好老師。簡而言之,高學歷人才的培養注重學術研究思維,這與基礎教育對老師的要求并不直接配套。一個學霸,如果做不到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很容易出現“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的尷尬情形,其教學效果很可能還不如一位師范院校畢業的普通老師。

為了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加強基礎教育階段創新型學生培養,教育部推出了“國優計劃”,每年每校通過推免遴選不少于30名優秀理工科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理學、工學門類有關學科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或教育碩士,同時面向在讀理學、工學門類的研究生進行二次遴選。

相比于此前中小學招聘名校非師范類畢業生,“國優計劃”有兩大優勢,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水土不服”的尷尬,讓大材能真正“大用”。

其一,此前應聘中小學的名校畢業生,動機不一定“純粹”:有的是沖著某些學校的薪資待遇,有的是為了解決戶口問題,有的只是“一是沖動”等等,不一而足。而“國優計劃”把遴選關口前移到應屆本科畢業生和在讀研究生,不僅可以選拔專業成績優秀者,而且能有效圈到一些真正愿意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好苗子。

愛是教育的靈魂。一個人要想成為好老師,除了過硬的專業素養之外,更在于心中是否懷有“真愛”。否則,即便是學霸同樣成不了好老師,失去了溫度的教育,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其二,教育是門大學問,不是有一個高學歷,臨陣磨一下槍就能倉促上陣的。相比師范生,綜合性院校畢業生可能會在心理學、教育學、模擬教學等方面有所欠缺,需要“補課”。

有鑒于此,“國優計劃”培養高校通過自主培養或者與師范院校聯合培養的方式,“國優計劃”研究生教師教育課程包括,不少于18學分的教育學、心理學、中小學課程教學等內容,以及不少于8學分的教育實踐。同時,全面落實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教育實踐的“雙導師制”,探索建立“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優質中小學的“訂單”培養合作關系。通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答辯的“國優計劃”研究生,畢業時同時獲得教育碩士學位。這些教師培養模式的創新,可以強化師范生專業素養培養與教學基本功訓練,確保名校學霸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高學歷優學歷人才加盟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但學得好不等于教得好,好老師的培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遴選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對于夯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具有深遠意義,如何激勵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從教,依然任重而道遠。(胡欣紅)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