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歸來 不忘桑梓
(資料圖)
原標題:學成歸來 不忘桑梓
4年前的夏天,來自云南省宣威市阿都鄉貧困山村的林萬東因在工地搬磚和713分考入清華大學的勵志故事,感動了眾多網友。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林萬東正大汗淋漓幫在工地打工的母親搬磚。在他看來,高考結束后幫家里干活、減輕家里負擔,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4年過去了,畢業后的林萬東,毅然選擇返回家鄉,到基層工作,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自強不息、回饋善意,化作一團“炭火”無聲燃燒。由于出生在深度貧困地區,加之父親病重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從小就很懂事的林萬東對“寒冷”“貧窮”“辛勞”有著深切感受。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唯有自強不息,日后才有無限可能。進入大學后,林萬東一邊用功讀書、努力提升學業成績,一邊勤工儉學、幫助家庭減輕負擔。同時,他還參與“春霖”公益助學行動,對口幫助兩湖地區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家庭高三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走出大山又回來,畢業后的林萬東將個人事業與家鄉緊密相連。他即將就職的昆明市東川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7%,曾是昆明唯一的深度貧困縣,也是昆明唯一一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急需更多人才投入到建設發展中。在大四時,林萬東就將他的畢業論文主題聚焦在東川區的可持續發展上。走出去獲取知識、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回到家鄉是為了學以致用、建設家鄉,創造更美好的家園。這既是林萬東內心的召喚,也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
事實上,像林萬東一樣,不忘家鄉故土的哺育,學有所成后回到家鄉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的青年人才還有很多。“時代楷模”黃文秀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自愿回到家鄉,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把扶貧路當作“心中的長征”,將生命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曾經“溜索”上學的怒江女孩余燕恰,是村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學成后的她銜泥歸巢,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還有新時代“新農人”魏巧,2017年,她和丈夫雙雙辭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江蘇,成為數字化大田種植的行家里手,將自己參與研究的成果親手播撒到家鄉田地里……來自基層、反哺基層,扎根基層、一心為民,他們用青春光芒照耀火熱時代,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當前,我們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熱愛家鄉、回報家鄉的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大展才能、大顯身手。未來,希望有更多青年人才主動投身到鄉村振興主戰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韓思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