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當前速看: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國際航班付費選座,不能淪為伸手掏錢


(資料圖片)

原標題: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國際航班付費選座,不能淪為伸手掏錢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日前,有消費者反映,南航的國際航班在線值機選座“吃相難看”,系統開放的免費可選座位數量極少,僅占全部座位的6%;還有乘客在社交媒體抱怨,過道“座位”也需要付費了,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不提供免費的3連座,家庭成員坐一起必須付費……?

花錢買了飛機票,還要再花錢買選座票,航空公司玩的這一出,可謂“飛機上掛暖瓶”。據了解,自2013年海航最早在國際航班上推出“選座費”以來,東航、南航等國內全服務航司陸續在國際、港澳臺航班上試水付費選座服務。雖然南航表示免費座位約6%與實際情況不符,東航等多家航司客服也表示,消費者可以在值機時挑選免費座位,也可以在登機前在柜臺辦理自動獲取座位,記者調查也沒有發現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和“后幾排座位”的情況,但國內航司在國際航線上大約有一半經濟艙座位提前選座位需要付費,則是事實。

由于座位設計的原因,“夾心座”顯然要比靠窗或過道座位的舒適性要差一些。所以,像第一排或者靠近緊急出口的座位,因其空間比較大可以伸腿,就成了經濟艙客人眼中的香餑餑。航空公司自然聞到了這些“餑餑”散發出來的帶著金錢味道的香氣——付費選座應運而生。想在經濟艙舒服一點的、拖家帶口的、有特殊需求的乘客都是目標人群。付費選座,在國外較為流行;近年來,國內航班也有趨之若鶩之勢。

哪怕乘客勉強理解航空公司對于利潤的渴望,也實在難以接受開放的免費座位越來越少這一事實,在線投訴國際航班選座費的乘客不少。例如,有的航空公司關閉所有免費座位,強制要求付費選座;有的擅自取消旅客付費選好的座位,再次提高選座費用。作為消費者,乘客對所乘航班的座位價格應該享受知情權,更應該對是否支付選座費有選擇權和決定權。事實上,當一個航班上的座位大面積收費,選座費甚至趕上一半機票價格,乘客很難不把這種情況理解成變相漲價。

吃相難看,“鷺鷥腿上劈精肉”的做法,侵害乘客的權益,也有損航司的名聲。市場化的良性競爭鼓勵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好服務,最大限度獲得用戶認可而提升收益。雖然監管政策上對選座費并沒有硬性規定,但也別把一點點空間都當成可以牟利的抓手。安全第一,做好服務,才是飛出更好的口碑。(張麗)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