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粽子包裝“瘦身”還需加把勁兒 每日報道


(資料圖片)

原標題:粽子包裝“瘦身”還需加把勁兒

端午臨近,粽子又到了銷售旺季。今年是粽子產品實施包裝“瘦身令”的首個端午節,粽子禮盒變“瘦”了嗎?在包裝“瘦身令”約束下的粽子市場,今年混裝混搭銷售現象隨處可見,搭配的產品種類更是五花八門,大米、茶葉、點心、瓷盤等,都在與粽子“混著賣”。粽子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有的粽子禮盒售價980元,其中粽子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包裝“瘦身令”實施已有大半年了,粽子迎來首場“大考”,能否及格呢?包裝“瘦身令”對包裝層數、包裝空隙、包裝成本等均有具體要求,比如包裝層數最多不超過三層,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等。并針對混裝情況,明確規定“粽子不應與超過其價格的其他產品混裝”。但從相關記者調查看,“天價粽子”依然存在,包裝超出規格標準、混搭商品貴過粽子等情況,比比皆是。

顯然,部分廠商無視包裝“瘦身令”,未嚴格落實相關規定,在設計粽子產品包裝時,未滿足全部限制標準,仍然追求高價、奢侈之風,向市場推出超規格的“天價粽子”,以牟取非法利潤。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市場監管部門可加強執法監督,嚴查超標粽子包裝,勒令商家下架不合格商品,追根溯源,依法對生產廠商和銷售商進行懲罰,以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過度包裝既浪費了資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費者負擔,還容易滋生禮品腐敗,產生的包裝廢棄物更對環境造成污染,不可取。近年來,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現象非常普遍,其中尤以粽子、月餅等傳統應節食品領域最為突出,歷經多次整頓都未能禁絕,引發社會各界的批評。包裝“瘦身令”的發布實施,給治理過度包裝提供了執法“利劍”。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過度包裝的粽子、月餅等商品的社會負面影響極大,而生產、銷售廠商的獲利豐厚,加之以往執法較為寬松,所以才敢突破“瘦身令”。因此,監管部門要嚴格執法,可先樹立一批治理過度包裝的典型案例,依法嚴懲,產生威懾力。(江德斌)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