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觀熱點:預防職業性噪聲聾,觀念和行動都要“快馬加鞭”

原標題:預防職業性噪聲聾,觀念和行動都要“快馬加鞭”

竇菲濤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加強職業健康監測等情況。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每年職業性噪聲聾新發病例數約為報告數的10倍。據6月17日《工人日報》報道,噪聲作業造成的聽力損傷非常容易被忽略,用人單位應落實有關預防要求,完善職工勞動保護機制。


(相關資料圖)

職業性噪聲聾,對于很多人而言或許是個相對陌生的概念。但實際上,這種疾病早已被列入法定職業病范疇,是指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而發生的一種漸進性的感音神經性聽覺損失。早期噪聲性聽力損失往往沒有明顯不適——由于發病緩慢,不易察覺,諸多勞動者都是到了聽力大幅損傷時,才意識到自己患上了職業性噪聲聾。

職業性噪聲聾多發于長期超過85分貝的噪聲工作環境中,如船舶、機械制造、建筑施工、紡織、礦山開采等行業。這些領域的企業勞動條件差別較大,其中不乏一些噪聲危害因素超標又忽視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企業,可謂職業性噪聲聾職業病的“重災區”。

讓人擔憂的是,近年來,職業性噪聲聾在不少地方出現發病數持續增長的趨勢,甚至在個別地方已經成為第一大職業病——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職業性噪聲聾病例數已占深圳職業病病例的首位,且呈增長趨勢;2022年,浙江省報告確診新發職業病病例541例,其中職業性噪聲聾位列第二位……更重要的是,職業性噪聲聾造成的聽力損傷是不可逆的,并且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意味著,勞動者一旦患上此病,不僅難治愈,而且往往會出現語言交流障礙等問題,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可能引發一些安全生產事故。

完善噪聲職業病勞動保護,不僅關系著廣大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也影響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面對職業性噪聲聾這種“隱性”健康威脅,方方面面都應多一些“顯性”努力和作為。

比如,相關部門應承擔起職業病防治監管責任,加強對職業病及相關危害因素的風險監測,確保職業病危害告知、個體防護、健康監護、警示標識等防治措施落實落細,給每一位勞動者以更周全的保護。

再如,用人單位承擔防治職業病的主體責任,要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落實各項減噪降噪的制度和舉措;要增加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使用比例,在吸聲、消聲、隔聲、隔振等減少噪聲的手段上多一些投入;要在管理上完善職業病防治培訓,向勞動者提供足量、有效的防護措施和用品,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等。

減少職業性噪聲聾,最好的辦法是預防,從這個角度看,勞動者個人也須樹立“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理念,提高預防職業病意識,堅持正確使用有關勞保用品,定期參加職業健康體檢等。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健康地工作、愉悅地生活。有健康的勞動者和他們的辛勤勞動,企業才有持續發展的動能和基礎。防治包括職業性噪聲聾在內的各類職業病,是需要長期堅持推進的系統性工程,諸多方面都應積極行動起來,要以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全國安全生產月、“職業健康達人”評定等活動為抓手,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關注職業健康的氛圍,把維護、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的諸多工作、環節落實落細。某種角度上說,勞動者的健康問題同樣關乎企業的安身立命。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