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應跳出“封閉思維”
(資料圖片)
原標題:景區應跳出“封閉思維”
近日,有旅游博主反映,梅里雪山國家公園金沙江大灣觀景臺附近的214國道旁,有人筑起高墻阻擋過路游客觀看,只能前往觀景平臺付費觀賞,此舉引發爭議。
開車路過此地,想抬頭看一眼遠處的雪山,卻只能看到高墻,著實令人掃興。這種情況并非首例,桂林象鼻山景區外筑墻種竹,阻礙游人遠眺,經媒體曝光后,景區砍伐了部分毛竹,但高墻仍在,招致不少批評。今年“五一”期間,有網友反映壺口瀑布兩側設置密不透風的圍擋物,阻礙行人從公路觀看,導致輿情發酵,景區隨后拆除了圍擋。
景區為何頻頻筑墻?壺口瀑布景區回應道“內部擴建需要”,而后又稱“出于安全考慮”,但僅在景區路段一側修墻,且墻體密不透風,著實解釋不通。梅里雪山所在的德欽縣文旅局工作人員則委婉表達“當地經濟條件不好”“旅游收益反哺村民”的情況,并表示未來景區“擴大化”或將拆除圍墻,也許更加貼近景區的真實想法。
說到底,部分景區仍然擺脫不了靠門票盈利的需求。然而,圍墻激起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游客的不滿;靠筑墻來遮擋自然風光,逼游客去買票,收到的更多是差評。若丟了口碑,更不利于景區長期發展。在視頻評論區,許多網友拿出“杭州西湖主動拆墻”“淄博燒烤誠信至上”的例子做對比,旨在說明尊重旅游市場規律,才能保持長久的熱度,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一張門票之爭,反映出景區管理中的“封閉思維”:把好東西圍起來,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當地主管部門和旅游開發公司似乎忘記了最基本的道理:大好河山,本就不是誰的私有物,而是人人有權欣賞。委托專人進行開發并收取門票,是要通過提供更好的服務來產出新的價值,選擇權仍在游客。退一步講,若游客都選擇遠觀而不愿去體驗游玩,難道不應該反思是否是門票定價過高,或是服務沒有跟上?只從游客身上找問題,只想著壟斷旅游產品開發的全流程而非與游客共同探索開發,只會導致景區越做越“小氣”,經營模式越來越死板。
也要看到景區建設中的現實問題。能夠有勇氣拆墻的景區,大多具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充足的管理人員,在門票之外有著服務業收入作為支撐。且這類景區開發歷史久,部分或全部收回了前期開發成本。而諸如梅里雪山、壺口瀑布沿線開發不足,更加依賴門票收入。德欽縣工作人員的回應中同時提到了另一個問題,景區由政府開發建設,委托旅游公司進行日常經營維護。而單靠公司去擬定經營戰略,乃至拍板拆墻,也難免越權。期待相關地方和景區跳出“封閉思維”,進一步深化服務意識,切實提升游客游玩體驗。(默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