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全球觀熱點:“鴨鼠謎團”須盡快解開


(資料圖片)

原標題:“鴨鼠謎團”須盡快解開

據央視新聞報道,6月10日,江西省已成立由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江西工職院‘6·1’食品安全事件”進行調查。(見6月11日《新京報》)

6月1日,一則視頻在網絡媒體上流傳開來。視頻中顯示,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學生在食堂飯菜中發現了疑似老鼠頭,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的質疑和擔憂。

6月3日晚,涉事的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布情況通報稱,飯菜中的“異物”經當事人確認為鴨脖。6月4日,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表示,初步判定系鴨脖。

此事原本是一個食品安全事件,但在得到“是鴨脖”的回應之后,迅速發酵,大量網友堅持認為異物是老鼠頭,并將“鴨脖說”演繹成了一系列段子和漫畫。至此,這件事已經演化為輿論傳播事件。

網友們為什么不相信這是鴨脖?究其原因,就在于對關鍵的疑問并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公眾心中的問號并未真正拉直。從視頻里可以看到,這個“異物”的所謂“毛發”和“牙齒”拍得很清楚,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它是老鼠的依據。網友關心的是,視頻中很像老鼠“牙齒”的“白刺”是什么?胡須狀的東西究竟是何物?判定是鴨脖的依據又是什么?好端端的鴨脖為何會被認為是“鼠頭”?然而,調查結果并沒提到這些核心細節,也沒有完整的取樣、封存、檢測過程,一句干巴巴的“這是鴨脖”,只會讓人更加不解和疑惑。這種情況下,眾多網友就會寧愿相信直觀的視頻畫面,從而作出自己的判斷。

要讓大家對“是鴨脖”的判定心服口服,解開這個“鴨鼠謎團”,就必須要權威部門和機構提供更加具體和詳盡的證據,例如公開食品檢測報告、相關圖片和視頻等。只有展示了完整的調查過程,提供了充分的證據,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做到公開公正透明,才能消除公眾的疑慮。

實際上,對于聯合調查組來說,查明到底是鼠頭還是鴨脖并不難,難的是如何修補已經受損的公信力;整頓一個大學食堂也不難,難的是如何讓食品安全事件離開大學校園。從食品衛生和健康的角度來看,為“鼠頭鴨脖”驗明正身是當務之急,加強學校食堂的監督與管理則是長遠之策。(張濤)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