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網絡問診健康規范發展|天天熱點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推動網絡問診健康規范發展
隨著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在線上尋求健康咨詢問診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互聯網健康咨詢問診服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部分回復內容過于隨意、回復內容包含虛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詢、打著“健康科普”的名義進行廣告宣傳等現象。此外,醫生誤診、先藥后方、AI開處方藥、泄露患者個人信息等問題也屢見不鮮。
網絡問診,不僅能幫助患者減輕排隊候診之苦,有效分流患者,也能減少交叉感染,緩解線下醫療資源壓力,可視為今后醫療發展的一個方向。早在2000年,我國就開始出現“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平臺,以丁香園、好大夫、春雨醫生為代表的一批網絡醫療平臺,吸引大量醫生加入,提供包括在線問診在內的系列服務。但任何事情都像硬幣一樣有兩面性,網絡問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遭遇著問診之惑和監管之惑,引發投訴不斷。網絡問診的安全性、規范性引發廣泛關注。
網絡問診中,一些收費的健康咨詢亂象叢生。比如,冒用知名醫生的身份進行網絡咨詢;回復內容過于隨意,敷衍應付;收費不規范,違規開處方藥。同時,一些三甲醫院開設了互聯網醫院,實現了就醫用藥醫保實時結算,便利了老百姓,但也存在冒用他人醫保卡、過度使用醫保卡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擾亂了醫療秩序,也影響了患者診治,貽誤患者病情,侵害了患者的權益。種種亂象反映了互聯網診療的局限性,有的或由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形態、功能不同,其責任認定和監管也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監管乏力。
事實上,近年來,針對互聯網醫療的規范在陸續出臺。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去年6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針對互聯網診療中處方審核、隱私保護、診療質控等社會關注點作出詳細規定。
讓網絡問診更規范、更靠譜,必須加強監管、合理引導,才能趨利避害,使之更好造福人民。
對網絡問診進行有效監管,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醫療機構、互聯網企業和患者多方合作,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一方面,相關部門要把嚴網絡問診機構資質關,網絡問診機構和醫生要加強自律,恪守職業道德,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讓網絡問診在“陽光”下規范運營。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建立健全網絡醫療的檢驗、檢查和藥物配送體系,并通過監管部門和用戶服務質量評估及考評等,倒逼其依法依規問診。
人民群眾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應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公布合法合規的互聯網醫療機構名單和舉報電話,盡快開放互聯網醫療機構資質查詢系統,引導群眾到正規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就醫問診。多措并舉,多方合力,共同推動網絡問診健康規范發展。(包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