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達到200家 今年新股賺錢效應凸顯
6月8日,隨著易實精密的掛牌,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較去年同期實現數量翻番,規模效應初顯。
北交所數據顯示,2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2700億元,平均市盈率約18倍;累計發行融資超40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2億元。另外,北交所聚集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并逐步涌現一批創新性和成長性凸顯的細分龍頭企業。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北交所市場已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從長線來看,其政策改革預期強、市場發展潛力足、整體市盈率偏低、業績成長空間大、長線“改革牛”指日可待。
北交所規模效應初顯
(資料圖片)
北交所資料顯示,行業方面,目前2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比為83%。其中,近八成企業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覆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精密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細分領域。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200家企業創新性和成長性良好,與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較為匹配。
創新研發方面,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研發支出為3556.26萬元,同比增加21.26%。其中七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貝特瑞、海泰新能等10家公司研發支出超1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投入強度為4.63%,約為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有24家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超10%。
經營業績方面,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營業總收入為7.68億元,同比增長21.95%;平均歸母凈利潤7152.99萬元,同比增長12.12%;盈利面達92.5%,有2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公司整體營運資金良好,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88.29億元,同比增長28.27%;生產建設穩步推進,購置固定資產等投資合計支出144.87億元,同比增長46.68%。面對挑戰,企業繼續實現穩定增長,體現了較強的經營韌性。
交易層面,目前北交所兩融標的股票已有71只。其中,混合做市改善了交易質量,13家做市商為36只股票做市,貢獻了做市股票成交金額的7.16%。
此外,有一大批“后備力量”準備登陸北交所。北交所網站顯示,截至6月8日,北交所有4家企業已提交注冊,9家企業獲上市委審議通過或暫緩,同時還有處于已受理、已問詢、中止等審核狀態的企業61家,合計有74家企業正在排隊尋求北交所“入場券”。
“專精特新”企業占四成
目前,北交所聚集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分析顯示,20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共有8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約41.5%,僅次于科創板。
專精特新“小巨人”方面,康普化學主要從事銅萃取劑、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及其他特種表面活性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民士達率先填補了芳綸紙領域空白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鼎智科技是國產微特電機龍頭,呼吸機配套音圈電機行業領先,成為國內外中高端微電機市場的主流品牌之一。
此外,北交所還培育了一批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比如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龍頭企業貝特瑞,2022年實現凈利潤23.18億元,同比增長60.86%,最新市值接近270億元。碳纖維原絲龍頭吉林碳谷打破了國際碳纖維巨頭在原絲生產技術上的壟斷,持續擴大產能,2022年實現凈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100.30%。射頻連接器龍頭企業富士達,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領域保持著技術領先地位,2022年實現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40.1%。
記者注意到,去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為162家,今年以來新增了38家。“當前北交所新股上市速度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上市節奏整體有序,新股整體市場表現較好,賺錢效應呈現。”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北交所市場與整個A股市場在熱門板塊的追捧上形成了較好的聯動效應,北交所誕生了不少明星概念龍頭股,讓投資者和資金聚焦于北交所。
“目前北交所市場已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從長線價值來看,其政策改革預期強、市場發展潛力足、整體市盈率偏低、業績成長空間大、長線‘改革牛’指日可待。”周運南說。
今年新股賺錢效應凸顯
記者注意到,北交所第200家上市公司易實精密上市首日市場表現不俗。該股發行價為5.98元,以7.50元開盤,最高漲超50%,之后略有回落,至終盤報收于8.32元,漲幅39.13%。當日換手率達66.55%,成交額1.40億元。
整體來看,今年上市的北交所新股中,上市首日大漲是大概率事件。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年內38只新股累計公開募資72億元,集中分布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上市首日漲幅來看,38只新股中有25只上漲,占比66%。從漲幅區間分布來看,25只新股中,漲幅在10%以下的有2只;漲幅在10%至30%之間的有7只;漲幅在30%至50%之間的有9只;漲幅在50%以上的有7只。其中,巨能股份、晟楠科技、馳誠股份分別以227%、85%、81%的漲幅居前三位。
在業內看來,今年北交所新股賺錢效應凸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北交所上市了一批業績優良、創新屬性高的優質企業,并且得到了市場認可;二是北交所市場估值整體偏低,配置性價比較高;三是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提升了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融資能力。
另外,數據顯示,今年3月~5月,北交所累計成交額分別為147.62億元、164.94億元、402.55億元。記者統計發現,4月份成交額環比增長約12%,5月份這一數據更是大幅提升至144%。
在周運南看來,北交所成交額環比放量明顯,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當前市場信心恢復,市場情緒明顯高漲。同時,改革信號催熱市場行情,北交所已經釋放出力推持續性綜合改革方案的預期。另外,新股公開發行價進一步優化,發行企業主動調低發行底價,降低發行市盈率,主動讓利于一、二級市場,目前市盈率基本都在15倍左右。
數據一覽
●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營業總收入為7.68億元,同比增長21.95%;平均歸母凈利潤7152.99萬元,同比增長12.12%;盈利面達92.5%,有2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
●目前北交所兩融標的股票已有71只。其中,混合做市改善了交易質量,13家做市商為36只股票做市,貢獻了做市股票成交金額的7.16%。
●截至6月8日,市場上的北交所主題基金和北交所相關指數基金共計44只(不同份額分開統計,下同),可統計年內收益率的基金34只。其中,有16只基金年內斬獲正收益,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混合發起式以19.97%的年內收益率居于收益率榜首,另有廣發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混合A/C、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混合A/C、嘉實北交所精選兩年定期混合A/C等基金年內收益率均超10%。
(文章來源:信息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