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球聚焦:“研學熱”需要“冷思考”


(資料圖)

原標題:“研學熱”需要“冷思考”

當前研學活動受熱捧,紅色研學、科技研學、鄉村研學……研學主題更為豐富,研學范圍更為廣闊。然而,隨著研學市場的日益擴大,也出現了一些良莠不齊、價格虛高、貨不對板的問題,一些地方已通過建立公開遴選機制著手規范。(5月28日新華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讓孩子走出教室,探索自然,接觸社會,通過實踐體驗達到“知行合一”,這種教育形式已被教育部門、學校、家庭廣泛認可,豐富多彩的研學項目,吸引著家長和學生的眼球,越來越多的孩子參與到研學活動之中。近年來,每到小長假、黃金周、寒暑假期間,“研學熱”就會席卷全國,各地景區、研學基地,到處都能見到統一著裝,集體研學的學生團隊,研學市場已經形成一定規模。

不過,“研學熱”背后暴露出的各種問題,諸如多方搶灘、價格虛高、貨不對板等,令市場有些混亂,也侵害了家長和學生的利益。目前,研學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發展還不成熟,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制度,部分經營者一味追求利潤,無視法規,頻頻打“擦邊球”。因此,需要針對“研學熱”做“冷思考”,梳理問題探尋解決方案,進一步完善市場規則,強化監督管理。

眾所周知,研學兼具旅游和教育的雙重功能,但是旅游只應是輔助,發展重點應放在教育方面。目前,部分研學項目的路線設計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學”,學生花了錢和時間沒有真正學到東西;還有研學項目內容簡單,主題不清晰,學生將其當成野炊、春游;還有項目打著研學旗號,實則組織學生旅游觀光、補習、競賽、考試,收取數千元的費用。可見,諸如此類的研學項目,都是不合格的,走偏了方向,應采取措施糾偏。

研學市場主要面對中小學生群體,其教育功能不容偏離,但也不能掛羊頭賣狗肉,異化為補習、考試,以試圖繞開“雙減”政策。企業在設計研學產品時,可遵循項目化教學模式,對項目做細致規劃,遵照學生的特征,家長的需求,設計研學的核心教育點,不必求全求大,可針對一個細分領域,做細做深。比如科普研學、中醫研學、非遺研學、紅色研學等,都可以擬定項目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研學產品,圍繞希望達成的教育目標,逐步分解研學流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鍛煉動手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團隊合作、想象力等。

針對研學市場亂象,監管部門可結合研學行業的市場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標準和體系,厘清研學范圍、經營資質、從業人員行為規范、違規處罰標準等,并依據標準實施嚴格監管。家長和學生在選擇研學項目時,不宜跟風追熱門,應根據個人成長需求、興趣愛好、家庭經濟能力、市場口碑等綜合情況,篩選最適宜的研學項目。(江德斌)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