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微權力”滋生“微腐敗”
(資料圖)
原標題:警惕“微權力”滋生“微腐敗”
“村‘兩委’班子集體受處分,值得我們深思啊……”前不久,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紀委監委在轄區內某村召開干部警示教育會,對該村“兩委”干部套取“廁所革命”項目經費問題進行通報。近年來,村干部貪污受賄、截留挪用等“微權力”濫用問題時有發生,既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也損害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村干部與群眾聯系最為密切,最為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理應是推進基層治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堅力量。然而,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仍然還有個別村干部不作為、懶作為、亂作為,甚至違紀違法、以權謀私,嚴重破壞了基層政治生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開展市縣巡察,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加強村干部監督管理,有利于持續鞏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成果,著力建設組織放心、群眾信賴、領導有力的基層干部隊伍,必須持之以恒、務實推進。
優化組織領導方式,健全管理運行機制。要完善農村工作集體領導決策制度,高效統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后半篇文章建設,持續優化村黨委會(支委會)、村委會“三重一大”事項決策議事程序,從嚴落實“一把手”末位表態制,堅決避免以個別征求意見代替集體決策。要深化基層清單化治理,聚焦工程項目實施、集體“三資”管理和“一肩挑”人員行使權力情況等腐敗易發領域,梳理細化小微權力、村級事項、公共服務等清單臺賬,規范和保障村級組織和干部權力運行,切實維護村級集體和群眾的合法權益。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依托村“兩委”委員直接聯系村民小組的組織優勢,經常性入戶走訪調研,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工作做實,及時回應群眾呼聲。
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激活基層自治效能。要加強村民代表大會和村議事會履職能力建設,定期組織議事決策、建言獻策、政策學習專題培訓,統籌優化議事會成員和村民代表人員結構,支持骨干黨員、優秀青年參與村級事務管理。要壓緊壓實村務公開公示責任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管理規定,突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用好村務公示欄、壩壩會、村組微信群等平臺載體,創新探索黨務、村務、財務事項“云公開”,促進村務公開規范化、制度化、常效化運轉,確保群眾看得見、看得懂、看得全、看得真。要探索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獨立運行、高效履職,優化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運行銜接程序,系統謀劃一體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想監督、敢監督、能監督的有效舉措、長久之策,用常態精準的監督“準繩”扎緊扎牢制度“籠子”。
發揮巡察監督作用,構筑高壓懲治態勢。要創新巡察方式,以縣級巡察為主要抓手,積極探索上下“聯動巡察”、同級“交叉巡察”、線上“碼上巡察”,通過常規巡察、專項巡察、機動巡察等方式定向監督、精準發力,實現上借下力、下借上勢、上下一體,共同推動村級組織監督無禁區、零容忍、全覆蓋。要用好監督問責利器,分類嚴處巡察發現問題,對整改不力、敷衍應付甚至搞虛假整改、“紙面整改”的村干部,及時啟動追責問責程序,實現“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強力震懾。要注重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常態化長效化推進警示教育,督促村黨組織以巡促學、以巡促建、以巡促治,通過巡察整改及時糾正錯誤做法,確保條條整改、件件落實,切實把巡察工作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效。(石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