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觀察:識假破謠,從娃娃抓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識假破謠,從娃娃抓起

今天,是第28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自1996年起,每年3月最后一個周一的主題詞,都是“安全”,為了孩子們。在校、居家、出行、游玩、消防、飲食……中小學生的安全事關萬千家庭,始終牽動人心。

近些年,一個新領域值得關注:謠言四起的網絡虛擬空間,還不夠安全。幾個網紅博主發幾段“揭秘”視頻,迅速引發民眾對泰國旅游安全的恐慌,泰國政府、旅游主管部門和駐華外交機構紛紛澄清,負面影響卻仍在延續;蓄意合成一張艷照,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對無辜者造成莫大傷害;僅憑一張合影,就編造出夸張的師生戀丑聞,辟謠似乎永遠追不上傳謠。

馬克·吐溫說,當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跑遍半個世界。謠言更“受歡迎”,因為它生來就為了騙取信任,借助離奇情節、驚悚標題、腦補細節、偽造嫁接……博眼球,賺流量。而真相往往更簡單、普通、平淡、乏味。

學會獨立思考、冷靜判斷,在漫天流量里驅逐噪聲、尋找真相,是中小學生自我保護的重要技能,也是這些互聯網原住民的必修課——培養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的核心內容,是識假破謠能力。看到勁爆消息,先別激動。要查看信源,是專業機構權威發聲,還是網紅博主“動情自述”;要搜集信息,是片面之詞,還是多方證實;要健全常識,用批判質疑的眼光,去審視那些違反常識的細節和缺乏邏輯的結論。

2020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四條明確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2021年未成年人網絡媒介素養行為分析報告》顯示,約40%的未成年人無法辨別虛假信息。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今天,內容生產、傳播、接收的任一環節缺乏媒介素養,都可能成為滋生謠言的溫床。

從年輕人開始,努力提高是非辨別能力,謠言肆虐的空間就會變小。學校能否結合信息安全教育、學科教育、課外活動等形式,把培養媒介素養,列為學生發展的重要事項?

辨真偽、破謠言,從娃娃抓起。(曹剛)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