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入班主任私人賬戶的6500元培養費,需要一個權威解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匯入班主任私人賬戶的6500元培養費,需要一個權威解釋
據媒體報道,江蘇省連云港灌云高級中學城西分校,是2022年由民辦轉為公辦的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民轉公后,學校要求每名學生每學期交6500元培養費,且這筆費用連帶各類學雜費全部轉入班主任個人銀行卡賬戶。3月以來,多名學生家長向媒體記者表示,今年學費再次漲價,對于收費名目、標準以及為何要匯入班主任私人賬戶,學校均未作出解釋。
已民轉公的義務教育初級中學,居然要向家長收取高達6500元的培養費,而這筆費用又還必須打進班主任的私人賬戶,“不開發票和收據,也沒有說明費用名目”,這個事著實處處透露著反常與蹊蹺。
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公辦義務教育學校不收取學費、雜費,這已是多年來的常識。而種種信息表明,灌云高級中學城西分校的確已從民辦學校轉為公立學校。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筆不低的“培養費”,顯然不該讓家長繼續不明不白地交下去。培養費到底是什么費用?遵照什么樣的標準執行?收取后又流向了何方?既然敢收,為何連發票和收據都沒有,還搞出打入私人賬戶這一出,到底是在掩飾什么?這些疑問,當地校方及教育部門,有責任給家長們一本明白賬。
然而,面對家長的質疑,相關方面的態度顯然是進一步加重了外界的疑問。比如,對于記者采訪,涉事學校校長“立即掛斷了電話”;灌云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則表示:“民轉公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領導們還在協商”,而至于具體是什么問題,尚未有人給出確切答復。從相關方面如此諱莫如深的態度來看,這筆費用的合理性更讓人懷疑。
實際上,如果的確是因為“民轉公”過程中存在問題,比如,尚未徹底完成轉制,或者是當地財政補貼的不到位,那學校和教育部門也應該把相關問題講明白。是民辦就按民辦的規則來辦,公辦就按公辦的規則來辦,現在這般打著公辦的名義收著民辦的費用,毫無疑問是最壞的情形,不僅是將學校的公信力拉入漩渦,也拷問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履職能力。要知道,如此反常的收費持續進行,相關部門不太可能不知情。這也意味著它很難讓人相信,僅僅只是學校的擅自為之。
一個細節值得注意,根據2021年12月連云港公示的《連云港市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實施方案》,到2022年秋季學期開學時,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占比控制在5%以內。并且其中特別提到,灌云高級中學城西分校須于2022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整改。那么,僅是在名義上把該中學轉變為公辦,收費卻依舊,這般徒有其表的操作,是否只是為了應付相關考核任務?如若此,事情的性質可能就更嚴重了。要對此事負責的,恐怕也不僅僅是學校。
目前該事已引發輿論關注,紙注定包不住火,當地相關方面是時候給家長一個負責任的說法了。該校的民轉公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培養費”是否構成教育亂收費?又由誰來承擔責任?這些問題都應該攤到陽光下。(朱昌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