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前沿資訊!適老化改造應以“老”為本


(資料圖)

原標題:適老化改造應以“老”為本

藥品說明書、手機APP的字號太小,看不清;不會用智能設備,導致打車難、就醫難;小區設施陳舊、配套不完善,導致下樓難、如廁難……針對上述問題,多地陸續推出老年人常用產品和服務改造行動、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項目,給老年人帶來了福音。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9.8%。老年人群體越來越龐大,他們的切實需求不容忽視。由于生理和認知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在使用各類產品和服務時,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和障礙,比如,字號太小、操作復雜等,不僅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質量,也限制了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和機會。因此,加快老年人常用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改造,提高其晚年生活的舒適度勢在必行。與此同時,一些老年人生活的老舊小區,通常存在建筑老舊、設施陳舊、配套服務不完善等問題,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必須加以改造。

適老化改造應以“老”為本,全面考慮老年人在生活、社交、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和權益,才能更好地解決老年人遇到的問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要對各類產品和服務進行特別設計、改造和優化,以提高老年人的使用體驗。比如,藥品說明書可以增大字號、提高易讀性,手機APP可以增加語音提示、簡化操作流程,公園、醫院等公共場所可以加強導引、增設扶手等。通過細節方面的改進,可以降低操作門檻,讓老年人生活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適。至于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要特別關注增設電梯、完善坡道、改善衛生間設施、安裝報警系統等內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適老化改造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改進,背后折射的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讓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愛,體現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全社會應該攜起手來,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補一點、家庭掏一點、企業讓一點”,保障適老化改造項目的順利推進,把改造改到老年人的心坎上,真正打造一個完整的“適老型社會”,讓老人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江德斌)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