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信息:高顏值女大學生養豬遭質疑?請放下對農業的認知偏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高顏值女大學生養豬遭質疑?請放下對農業的認知偏見
近日,湖南24歲的女生孫卓(網名“安豬拉baby”)在自己個人社交平臺曬出多張與豬的合影,有時候還會分享養豬技巧。吸引網友的除了她身后的豬,還有她的高顏值: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她也因此走紅,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少質疑聲,認為其并非真的養豬,只是以此為“噱頭”。對此,孫卓本人介紹 ,自己本科學的是獸醫,畢業后在養豬公司做技術員,年薪大概10萬元。(3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
一位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養豬場從事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的技術員工作,本是一件專業對口,合情合理的事情,卻引發了輿論的一片嘩然。有人質疑,也有人不解。在他們眼中,“女生”與“養豬”這兩個名詞的碰撞,是不可思議,甚至是不可理喻的。其實,這些輿論爭議背后所反映的,是長期以來社會對于養殖業乃至農業的固有認知與偏見。
作為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關乎國家命脈,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20)》顯示,2020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669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6.47%。而養殖業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是我國農業主導產業之一,也是農村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然而,社會上一直以來都有著“談農色變”的偏見,對農業相關工作抱有錯誤的認知與觀念,認為農業相關工作“不體面”,更有“不好好讀書,就要去當農民”的觀點。對于養殖業相關的工作,則多冠以 “臟”“亂”“臭”等形容詞,這也導致社會對從事相關工作的認可度、關注度普遍不高。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課題組基于六省二十縣的鄉村人才振興調研報告顯示: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農業戰略科學家、創新團隊比較匱乏,具有較強科技應用轉化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企業技術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其實,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養殖業正從傳統的農戶散養模式向規模化、集團化的養殖場模式轉變。隨著大型養殖集團迅速發展、集團運營模式成熟,智慧養殖成為養殖業的必然趨勢。根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2021年農業生產信息化率為25.4%,畜禽養殖數字化與規模化、標準化同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畜禽養殖全過程得到廣泛、深度應用,在傳統三大農業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科技助力下,我國的農業生產正駛入規模化、智能化、數字化、現代化的快車道,其發展急需大量專門技術人才。但現階段,人才短缺與流失成為其發展道路上的顯著制約因素。相關專業人才就業率低與基層新型農業人才青黃不接的矛盾長期存在。一頭是相關產業急需專業技術人員的困境,另一頭卻是人們不愿“就業”的現實。長此以往,勢必會對我國農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由此可見,我們需要引導整個社會建立對農業的正確認知。從根本上扭轉對農業的固有認知與偏見,讓“農”不再是“不體面”的代名詞,才能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為我國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事業作出貢獻。(李浩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