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考研,要不得
(資料圖)
原標題:“高考化”考研,要不得
全國人大代表梅兵:應考之術刷題化,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目的
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日前發言說,研究生教育代表著國家最高教育水平,目前出現的考研“高考化”趨勢并不是好的現象,需要警惕。
考研“高考化”的確是越來越明顯。首先是考的人越來越多,考研成了類似高考一樣的常規考試。原因和就業難有很大關系,很多的學生選擇將讀研究生當成暫時的庇護所。研究生的擴招,使得涌入人才市場的研究生比例不斷提升,客觀上抬高了就業門檻,迫使更多人不得不為了就業而選擇考研,形成惡性循環。
考研“高考化”的第二個特征是研究生選拔機制有“本科化”趨向,應考之術逐漸刷題化,這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應有目的。大學現在已經是普及教育沒錯,但正因為大學成了普及教育,研究生的教育更應側重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
考研“高考化”的一個重要根源在于當下的學歷社會,所以如今找工作研究生學歷成了標配。以學歷評價人才,就必然會出現本科不管用,要研究生學歷;研究生不管用,要博士學歷這樣的學歷導向,導致嚴重的學歷高消費與教育內卷。
如何破解考研“高考化”?從個人來講要破解單一的擇業觀。科舉時代,讀書人沒有什么出路,踏上科舉取士獨木橋是必然選擇。不同于資源匱乏的農耕社會,今日中國足以提供“使得個體獲得充分發展”的外部環境,所以我們年輕人的擇業眼界應當放寬一些,不要都擠在考公務員這座獨木橋上,不要滿腦子“央國政”,把進入體制內作為唯一擇業目標。我們應當明白,在實踐中獲得的創新與知識并不弱于研究生教育,而從創業獲得的成功與快樂也不見得少于“央國政”。
從教育部門來講,要適時調整優化研究生的選拔機制。并不是說要采取人為措施降低考研熱情,畢竟參與考研是大學生的自主選擇。但是研究生教育目的不同、肩負使命不一樣,需要教育部門對此做出應變。正如梅兵代表所說,世界科技競爭越來越取決于塔尖上少數拔尖創新人才,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研究生招生和培養體制機制改革,讓研究生站在創新的最前沿,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一句話,讓研究生教育回歸初衷,才能站在創新最前沿,才能契合時代的需求。(項向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