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消息!走進最班組②丨拉網班的成長“催化劑”

【走進最班組②】


【資料圖】

原標題:公司推出的工人技師制度激發了班組職工學習技能的熱情,也激勵著他們不斷創新創效(引題)

拉網班的成長“催化劑”(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璽 通訊員 程志會

閱讀提示

天津杰士電池有限公司制造部極板課拉網組生產的極板被譽為蓄電池的“心臟”。由于公司搬遷,多名員工選擇離職,為了留住員工,鼓勵工人學關鍵技術、比技能水平,2020年公司出臺了工人技師制度。拉網組成員受此激勵,勤學苦練,目前30名員工中已有9名工人技師。

“我們拉網組生產的極板被譽為蓄電池的‘心臟’。”天津杰士電池有限公司制造部極板課拉網組組長趙洪炎這樣形容他們生產的產品。

這個班組共有30名成員,平均年齡39.5歲,其中工人技師9名,是公司技師比例最高、技術含量最高的團隊之一。

在2022年“最班組”全國短視頻大賽中,講述這個班組故事的作品《扛得住至暗才能迎來高光時刻》榮獲二等獎。2月22日,記者走進拉網組,探尋公司工人技師制度留住人才、照亮員工成長道路的密碼。

留住了技能人才

“組立工序反饋我們生產的極板出現板角彎曲、筋條彎曲問題,今天生產時要重點確認極板收集整理部位,調整鏈條輸送速度和收集整理動作。”9時,班前會開始,趙洪炎就下一道工序反饋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今天的任務是生產90萬片極板,制成不良率達到0.21%,大家有沒有信心?”“有!”組員們聲音洪亮,隨即投入緊張忙碌的生產中。

“我們現在有3個班,負責兩條生產線,最高日產量可達110萬片極板。”談及目前的班組生產情況,趙洪炎眼角眉梢都帶著喜悅,“大家學習技術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主要得益于公司出臺的工人技師制度。”

2019年,由于業務需要,該公司從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搬遷至南港工業區。由于新工廠與老工廠相距50公里,很多員工選擇了離職。

“當時,我們組30多人只剩下6人,完成生產任務成了難題,新招募的員工,90天離職率高達50%以上。”回憶起那個“至暗時刻”,趙洪炎唏噓不已。

為了留住員工,鼓勵工人學關鍵技術、比技能水平,2020年8月,公司出臺工人技師制度,只要工作滿6個月以上,就可以參加公司工人技師評定。

據了解,公司工人技師分為8個等級,從會操作、會換模、會協助保養到會獨立保養、會維修、會改善、會培訓逐漸升級,1級技師沒有津貼,4級技師月津貼400元,而8級技師月津貼達到1200元,與班組長的職務津貼相當。

工人技師制度一出臺就在公司引起轟動,職工們奔走相告。

“聽說評上工人技師有津貼拿,當時我們都非常高興。”今年47歲的劉杰在拉網機主機崗工作十余年,技術嫻熟,是公司首批獲評的92名工人技師之一。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工人技師制度不僅讓拉網組留住了技能人才,也吸引新生力量加入。該班組現有90后職工10人,00后職工兩人,近兩年來無1人離職。

評定并非終身制

在轟鳴的機器聲中,身穿藍色工服的張英俊正在全神貫注地工作,不時從流水線上拿起一塊極板放到電子秤上稱重量。

29歲的張英俊是河北人,3年前入職拉網組收集崗。當得知工人技師評定只針對制造現場從事關鍵崗位員工時,張英俊坐不住了。

“他找到我,說想調到關鍵崗位工作,也想評上工人技師。”趙洪炎回憶道。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去年下半年,愛動腦筋、做事仔細、責任心強的張英俊被調到拉網機主機崗,還拜劉杰為師。

只要一得空,張英俊就會纏著師傅教自己。

“英俊,你記住這種負極板厚度的測量標準是1.23毫米,正負在0.1毫米,每片負極板要測試6個點……”拉網機旁,劉杰正在向張英俊傳授經驗。

“師傅就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像師傅一樣成為4級技師。”雖然到主機崗短短半年就被評定為2級技師,但張英俊并不滿足。

在拉網組,像張英俊這樣渴望被評為工人技師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拉網組現有的9名工人技師中,4級技師3人,3級技師3人,2級技師3人。

“工人技師評定并非終身制,每次評定有效期6個月,如果出現安全事故、品質事故等,津貼停發3個月,但不影響下次評定。”極板課課長馬金全告訴記者。

在公司工作近20年的張成勇擔任拉網機主機崗,是組里的技術“大拿”,踏實肯干。

2021年初,張成勇被評為4級工人技師,后來因孩子高考影響了工作,導致2021年年終評價時未達標,被降為2級工人技師。

“太丟臉了,我在廠里走路都不敢抬頭。”張成勇說。

知恥而后勇。在后來的評定中,張成勇再次晉升為4級工人技師。他說,這件事就像一根刺一直扎在他的心里,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更鼓勵一專多能

“我的目標是評上5級技師。”快人快語的翟廣東告訴記者。

新春伊始,為了培養跨工程工人技師,公司將開展5級工人技師評定工作,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一專多能。這讓拉網組成員群情振奮。

2006年入職的翟廣東,從最早的收集崗轉到現在的拉網機主機崗。他跟隨拉網組一起走過艱難歲月,也見證了班組獲得天津市“工人先鋒號”的高光時刻。

一路摸爬滾打,翟廣東練就了多項本領。去年,他又到充填主機崗學習,以適應公司對多技能人才的需求。

“剛開始學的時候壓力挺大的,之前沒接觸過,也沒別的竅門,多看多學多練唄。”翟廣東坦言。經過四個多月勤學苦練,他已經能獨立操作攪拌機了。

3年來,工人技師制度就像催化劑一樣助推著拉網組成長,也激勵著班組創新創效。

在極板收集機前,記者見到了“不良改善”小能手索傳功。

去年底,索傳功在工作中發現斜板進入收集風車時,板角接觸風車底部造成彎曲等不良問題。

經過一番研究,索傳功提出將風車底部凹槽銑深2毫米,使凸臺高度由原來的5毫米增加至7毫米,以解決板角彎曲問題。該改善提案被公司采納,使拉網極板不良率降低30%。

2022年,拉網組專門針對拉網極板不良提出12件改善提案,均被采納。拉網極板不良率由2021年的0.76%降低到0.65%,年節約資金28.7萬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掃二維碼

標簽: 勤學苦練 關鍵技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