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剛熬過寒冬的餐飲商家被“提現難”壓垮
原標題:別讓剛熬過寒冬的餐飲商家被“提現難”壓垮
(資料圖片)
自2022年12月開始,不斷有餐飲商家發現,自己通過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嘩啦啦”收取的賬款,提不出來了。“提現難”被曝出后,嘩啦啦曾表示問題將在1月底之前完全解決。然而到了1月底,嘩啦啦又將解決時間推遲到3月底。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嘩啦啦”的名字,但去飯店掃碼點菜,或許用到過。據報道,作為一家為餐飲商家提供點餐收款服務的企業,“嘩啦啦”簽約餐飲商戶超40萬家,客戶年交易總額超7000億元,正因為涉及面廣、交易額大,所以此次提現難問題也讓一些商家人心惶惶。
消費者掃碼點餐買單,錢通過“嘩啦啦”平臺,流入了其“兄弟公司”愛農驛站。餐飲行業高度依賴現金流,因此在交易過程中,這類中間服務平臺作為資金通道,要確保商家能將每天的營收按時提現,用于后續經營。服務平臺一旦遭遇提現難,對商家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有商家質疑,是不是平臺挪用了商家的資金。對此,“嘩啦啦”方面表示否認,并解釋為系統升級導致數據故障,核查驗證需要時間。
根據現在的監管政策,商家每天的流水當然是自己的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客戶備付金”。平臺挪用商家資金的確是相當冒險的事,但要讓商家相信不存在挪用問題,讓他們安心地經營,簡單予以否認顯然遠遠不夠。
首先,涉及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即愛農驛站,本身就有“違規進行非同名資金劃轉”等一些黑歷史,并曾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其次,如果只是系統問題,為何提現時間一再延期呢?
從一月底延期到三月底,平臺在解決提現難問題時,給自己延期了足足兩個月,但對一些餐飲商家來說,如果無法按時提現,現金流出現危機,別說兩個月,兩個星期可能都熬不過去。
報道就提到,大型餐飲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更完善,所以使用其支付功能的往往是一些中小商家。這類商家本身抗風險能力低,做的是小本經營的買賣,每天的營收只有按時到手,后續的房租、水電、人力、餐品等開支,才能夠正常支付。提不了現,就無法“續命”。哪怕平臺愿意補償,對商家的日常經營成本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像“嘩啦啦”這樣的平臺,為很多中小餐飲商家提供了數字化的解決方案,讓商家能夠查看客單價、菜品銷售等情況,幫助改善經營。廣大商家愿意付費使用平臺的服務,愿意將每日流水經過平臺過一道,這種契約關系背后,本身是一種市場信任。
平臺方面理應把數據安全、資金安全放在首位,服務好廣大商家。現在,有的商家無法及時準時提現,平臺又一再延期,而給出的補償方案,又無法救濟那些現金流危機的商戶,這種信任關系的破裂,同樣會讓平臺損失慘重。比如,有的商戶因為擔心資金安全,已經停用了平臺的系統。
這幾年,餐飲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很多中小商家關門倒閉,其余商家好不容易挨過行業的寒冬,如今又面臨著營收無法提現的危機,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此,平臺方面在盡快解決系統問題的同時,理應拿出更合理補償方案,不能讓商家白白蒙受損失。
此外,此次風波也是一個警醒——在餐飲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中間服務商、支付平臺,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用戶和龐大的交易額,過手的資金動輒數百億、數千億,一旦出現挪用等情況,甚至是系統出現故障,都將會造成巨大的資金風險,影響成千上萬的人。所以必須加強備付金的監管,加強數據安全工作,將風險降到最低。(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