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撕春聯,丟了文明
【資料圖】
原標題:上街撕春聯,丟了文明
過年時在門上貼春聯、過門箋,是中國人過年時的一道風景。可沒出正月,近日江蘇沛縣城管部門上街清理春聯,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春聯”和“文明”怎么會對立起來呢?當地有關部門稱,撕春聯是為了迎接文明城市創建的檢查,要對影響市容的破損春聯進行整治。
過年貼春聯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民俗文化,表達的是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春聯上書寫的美好詞句,寄托了人們對新一年的希冀和祝福。對于很多商戶而言,還在春聯中傾注了希望生意興隆、經濟發展的期盼。作為執法者,有沒有顧及百姓和商戶的心理感受?
再者,沒出正月撕春聯,反映出一些執法部門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存在過于生硬粗暴的問題。街頭巷尾的環境固然需要整潔美觀,但部分春聯有些破損,是不是一種正常的歲月之美呢?城市管理者也應該有一定的城市美學。這般強行清除春聯的行為,和以往強行統一店鋪招牌的做法一樣,暴露出的是某些職能部門過度追求“整齊劃一”的簡單粗暴式治理思維。
誠然,在創建文明城市的具體工作中,城市管理內容千頭萬緒,事務繁多。但如果發現春聯破損或春聯掉落地面的現象,可能影響市容,完全可以采取修復等方式加以解決,至少應做到溝通后再做處置。而對于大多數看起來美觀完好的春聯,根本沒必要清理。如果非要強行撕掉,其本身不僅不是一種文明行為,更暴露出行政執法部門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其治理行為也逾越了法律的邊界。
人們熱議清理春聯行為,并不是反對創建文明城市。創建文明城市,其創建的方式、創建的手段要文明和合法。如果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只在表面功夫上做文章的行為、給人們添麻煩添堵的行為,甚至是以不文明的方式創建文明城市,那這樣的創建只會南轅北轍。(項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