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全球今熱點:民聲丨新春期間消費券發放要兼顧社會民生領域


【資料圖】

【民聲】

原標題:新春期間消費券發放要兼顧社會民生領域

肖哲

春節臨近,許多地方都加大了促消費力度,其中發放消費券成了重要措施之一,一些城市新春消費券總量以億元為單位,力度還是可見的,其對春節前后消費的促進作用也是值得期待的,特別是在新型消費領域,不少地方都出臺了一定的配套措施。而如何更好地發揮消費券的“乘數效應”,也是值得進一步觀察的,為各地日后陸續出臺進一步的促進消費措施提供參考。

事實上,消費券不僅有促消費作用,也有保民生功能。如果中低收入群體、困難群體能夠在其消費必需品上,通過消費券減少購買成本,實現生活成本,手里的“余錢”增加,那么不僅有助于改善民生,也有助于進一步促進消費。如果中小企業能夠因為消費券的發放而提升營業額和利潤,也有助于穩定崗位,增加職工收入,自然同樣能發揮出穩定民生的作用。

換言之,各地在發揮消費券對經濟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在改善民生層面的重要價值,要從消費者和企業兩個方向入手。比如,有的地方對困難群體發放“愛心消費券”,這樣的做法就頗有意義,除了困難群體之外,如果能夠對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企業留崗職工、戶外勞動者、新業態勞動者等群體,在消費券的發放上更有針對性和傾斜性,也有助于改善這些職工在新春期間的生活。再比如,對當下面臨困境的行業企業,特別是這些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如果在消費券使用層面上有所傾斜,也有助于緩解其困難,讓其能夠“再出發”。另外,也可以考慮在社會民生領域發放消費券,比如養老等。

畢竟,消費券成本多源自財政補貼,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消費券的發放不是“大水漫灌”,要科學測算,有針對性的精準發放方能發揮出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果。如果一個困難救助對象,拿到的是汽車或中高檔購物、餐飲場所的消費券,顯然是資源錯配的。而如何發揮大數據作用,使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能夠兼顧促進經濟發展和惠及社會民生,值得各地進一步探索。

標簽: 可以考慮 重要措施 一些城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