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全球新要聞】讀懂公眾關于縮小醫保“報銷差”的期待


(資料圖片)

原標題:讀懂公眾關于縮小醫保“報銷差”的期待

馮海寧

據1月3日《揚子晚報》報道,據悉,今年國家醫保談判將于1月5日至1月8日進行,“靈魂砍價”將重現,醫保藥品目錄也將進行調整。醫保報銷關乎百姓的健康與千家萬戶的“錢袋子”,但因各地報銷政策不同,同樣的藥品目前在不同城市間還存在“報銷差”,部分藥品報銷差距巨大,甚至催生了特有的“醫保移民”現象。

近年來,國家醫保談判大幅“砍價”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雙通道”(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兩個渠道)機制打通了談判藥品落地“最后一公里”,這些舉措均受到社會好評。不過,公眾特別是很多患者,對醫保報銷制度改革仍有更多期待,比如,希望在新一輪醫保談判展開之際,醫保的“報銷差”問題能夠引起重視。

醫保“報銷差”,是指同一個檢查、同一種藥品、同一種治療,在不同地區能否報銷、報銷比例有差距甚至差距較大。以治療克羅恩病的生物制劑為例,如今患者報銷后自費費用直接降至原費用的45%。不過,在有的城市通過“雙通道”報銷的年度限額只有4萬元,而同一省份其他一些城市則沒有設置報銷限額,患者可足額報銷。

也就是說,即便某些藥品被納入醫保目錄和“雙通道”后已大幅降低了個人負擔,但如果患者身處報銷比例低的地區,個人仍可能面臨較高的支出。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發達省份與欠發達省份之間,也出現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間,這容易讓報銷比例偏低地區的患者有不公平感。也正因此,如報道所述,有的患者索性“賣房搬家,換了戶籍成了所謂的‘醫保移民’”。這不免令人心酸。現實中,有能力“移民”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可能因治病耗光家底。人們期待,解決“報銷差”成為今后醫保改革的一個命題。

醫保“報銷差”之所以存在,主要源于各地醫保水平不同、醫保政策不同、統籌層次不同。比如,一些地區醫保基金資金來源充足或地方財政補貼給力,這為當地提高報銷比例創造了條件。同時,各地在醫保報銷疾病范圍、起付線、限額等規定上的差異,也會造成“報銷差”。正因此,提高醫保統籌層次,被認為是解決差距的良方之一。

應該正視的是,由于醫保報銷比例由多種因素決定,“報銷差”被完全抹平并不現實,通過提高醫保統籌層次、統一不同地區的醫保政策,盡最大努力縮小“報銷差”,是更為切實的目標。不難想見,“報銷差”越小,患者在享受醫保待遇過程中的公平感、幸福感會越多。

時下,公眾對“公平醫保”的訴求越來越強烈,期待有關方面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加快推進相關改革和舉措,不斷增強公眾健康醫療方面的獲得感,啃下那些難啃的“硬骨頭”。

標簽: 醫保報銷 一些城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