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加力“瘦身”,讓高校科研更強健


(資料圖片)

原標題:加力“瘦身”,讓高校科研更強健

近期不少高校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1月3日《光明日報》)

據報道,近期湖北大學發布《關于清理校級文科研究機構工作的通知》,此前華南農業大學也在《關于開展校級科研機構優化調整和申報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對學校“校級非實體科研機構進行整合優化調整和清理(含自然科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類)”。作為學科建設、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清理校級科研機構不算什么新鮮事。近年來,在“優勝劣汰”的法則之下,一些高校的科研機構清理工作,不斷邁出新步伐。

一直以來,校級科研機構是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其積極意義不容否認。它的出現為高校構建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平臺,促進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及多學科融合發展,對高校提升科研能力、擴大學術影響力、實現協同創新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一些校級科研機構具有成長性,成為省部級平臺、國家級平臺的“后備軍”。

也要看到,適時清理校級科研機構勢在必行。一般來說,校級科研機構的成立初衷往往是積極的,但有的卻在發展過程中走偏,或是結果不盡如人意,此時就需要及時干預、主動糾偏。比如,有的校級科研機構“有名無實”,實際上是“三無機構”(無經費、無人員、無辦公場所),因而運轉艱難;有的是名存實亡的“僵尸”機構,處于負責人退休、停運狀態;還有一些則因落后于時代發展需要,逐漸被淘汰走向消亡……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雖是生物法則,亦適用于高校科研機構。在動態調整、有進有出的良性互動中,高校科研組織管理得以不斷優化,科研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清理不是目的,發展才是目標。對高校而言,科研資源總體有限,優化資源配置至關重要。就如種樹,需要修剪枝葉減少養分虛耗,才能集中優勢資源育出參天大樹。同樣,一些高校的校級科研機構動輒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且不說學校管理負擔沉重,就算維持機構的基本運轉恐怕都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科研資源。去除冗余,為校級科研機構“瘦身”,高校科研發展才能“輕裝”前行。

望表知里、由表及里,把眼光落在長遠發展上。就拿華南農業大學來說,在撤銷一批不符合要求的非實體科研機構的同時,該校還明確,要新建一批聚焦前沿科學的非實體科研機構——減量是“表”,發展是“里”。在“淘汰后進”的同時,更要著力提質增效、優化動態管理、用好考評“指揮棒”,發現并扶持有潛力的科研機構,與時俱進培育一批充滿活力、具有影響力的校級科研機構。抓住清理之契機,以校級科研機構為紐帶,更好帶動學校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需求”,既是社會進步之所需所盼,亦是高校科研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必然。 (張冬梅)

標簽: 優化調整 華南農業大學 優勝劣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