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集思廣益為揚州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3日上午,參加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們,肩負著全市人民的重托,帶著一年來深入調研、傾聽民聲寫出的提案和建議,以飽滿的參政議政熱情,陸續來到大會駐地報到。
記者在現場看到,報到處布置簡潔,委員們早早地來到了這里,依次辦理報到手續,現場忙而不亂,井然有序。在完成了簽名、領證、領取會議材料等手續后,不少政協委員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了“會議須知”,閱讀“會風會紀”,不少政協委員就各自撰寫的提案和建議進行交流。
提升待遇,培育更多技能型人才
(資料圖)
“集思廣益,我們來為揚州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常年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市政協委員薛飛說,“城市發展,關鍵在人才。抓住了人才,就是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所以人才的培育至關重要。”薛飛建議,要重點關注技能型教師的業務提升和政策待遇。
“揚州正在搶抓機遇,打造產業科創名城。”薛飛說,科創必須依托更多的技術型人才,要加強技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技能型教育的投入,以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推進揚州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薛飛建議,在技能型社會的大環境下,技術人才的作用尤其明顯,要提升這類人才的相關待遇,讓他們“愿意留”“放心干”,為揚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打造公平公正環境,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市政協委員程兵會前實地走訪了多家企業,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我市民營企業發展受到不同程度沖擊。2023年,如何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程兵走訪時發現,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強健自身力量,還需要政策的扶持。
“隨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的獲得感逐漸增強,為揚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足夠力量。”程兵建議,政府要出臺完善更多的幫扶政策,為民營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以政策關懷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結合“好地方”特色,推進科研成果轉化
“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效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市政協委員范建華重點關注科研項目的立項。
作為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的一員,范建華深知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性。“科研項目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項目,不僅能夠打響‘揚州創新’的品牌,更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項目動能’。”范建華建議,要結合揚州實際情況,利用好科研項目平臺,提高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揚州大學“兩所一校”的成果轉化率,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數量,推進揚州高質量發展。
優化公交車道,破解交通擁堵狀況
交通擁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現之一,交通問題不僅關乎一個城市的形象,更關乎每個市民的安全。“交通擁堵的直接原因是私人汽車增長和道路承載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市政協委員朱宏兵說,會前,他一直關注揚州的交通問題,發現在上下班高峰期,主城區坐公交的人遠遠少于開私家車的人,而城區主干道上專門劃分出的公交車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道路資源的浪費。
“今年參會,我將提交關于取消公交車道、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相關提案。”朱宏兵建議,立足揚州實際情況,適度取消一些公交車道,改善高峰期道路擁堵狀況,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