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獨家】“教資”報考熱就是教師職業熱嗎?


(資料圖)

原標題:“教資”報考熱就是教師職業熱嗎?

前不久,廣東等地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以下簡稱“教資考”)開考。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由2012年的17.2萬人次躍升至2022年的1144.2萬人次,是10年前的66倍多。

為什么“教資考”報名者這么多?輿論普遍把“教資”考試熱,認為是教師職業熱,這需要理性看待。毋庸置疑,“教資”考試熱,體現了教師職業越來越具有吸引力,但要說當前已經形成從教熱,則未免言過其實。

過去10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連續10年超過4%,且優先保障教師待遇支出,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到2020年,實現了《教師法》規定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地方政府和學校為引進優秀教師,也紛紛出臺優惠政策。

但客觀而言,讓教師真正成為最令人羨慕的職業,還有一定的差距。獲得教師資格,與選擇從教并非一回事。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1076萬,在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有很多應屆畢業生與往屆畢業生是以先拿到教師資格證,多一條出路的心態報考“教資”考試,其在拿到教師資格后,是否應聘從事教師職業,還要看具體崗位的吸引力。

近年來,媒體不斷報道名校碩博生爭相應聘教師,但這主要是發達地區的教師招聘。在有的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教師招聘還比較冷清,招聘教師甚至出現“零報考”的情況。這是因為這些地區工作環境比較艱苦,教師待遇不高,教師職業缺乏吸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很顯然,“教資”考試報考熱為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創造了很好的人才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保障教師教育教學權利,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在全社會真正形成教師職業熱。(熊丙奇)

標簽: 工作環境 形勢嚴峻 教育優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