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視野】“完整社區”拉近幸福生活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完整社區”拉近幸福生活
近日,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表示要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樣板,盡快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環境。
何謂“完整社區”?顧名思義,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幼兒園、社區醫院、老年服務站,到菜店、食堂、藥店、理發店,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務設施場所齊備完整。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張羅好過日子的“雞毛蒜皮”,看似只是民生小事,卻可以大大提升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有關部門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完整社區建設,積極回應民之所盼,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踐行。
以發展的眼光看,推動完整社區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當前社區的宜居指數,也契合著城鎮化發展趨勢。據統計,我國城市居民約有75%的時間是在所居社區中度過的;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2035年我國將有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社區。這樣的背景下,社區愈發成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開展社會治理的重要空間載體。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訴求多元精細,老百姓的心愿清單越拉越長。與時俱進為社區做加法,可謂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
事實上,北京近些年已先行一步,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持續加強“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截至2021年底,本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發、末端配送(快遞柜)、洗染和便民維修等8類網點超過9萬個,已實現全市社區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的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正成為北京的下一步發力方向。但放眼現實,一些掣肘因素也客觀存在,如空間不足、利潤不高等,都需要給予足夠關注,都需要相關部門更加積極地擔當穿針引線的角色,盤活社會資源,特別是用足“疏整促”后釋放的新空間。同時,如老年餐廳等注定不是賺快錢、賺大錢的生意,社區在招商過程中,要注重把好入口關,挑選認同這一基本經營定位的承包者,并持續拿出更為靈活的支持政策。不斷解難紓困、探索方案的過程,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的過程。
“城,所以盛民也。”完整社區建設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城護民,民愛城,在這樣的“雙向奔赴”中,城市和諧宜居的成色必將越來越足。(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