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環球時訊:盤點 2022 年 5G:R17 版本標準凍結,我國已建成超 200 萬 5G 基站

作為“新基建”之首、數字經濟支柱,5G 正在改變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它讓城市變得更智慧、鄉村變得更舒適、駕駛變得更智能、視聽變得更暢快…… 并助力打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資料圖)

2022 年,扎實推進以 5G 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主旋律。在“政產學研用”等產業各環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 5G 建設進一步提速提質,應用類型實現了“百花齊放”,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建成 225 萬個 5G 基站,讓 5G 觸達每個角落

連接是 5G 最初的使命。商用 3 年來,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 5G 獨立組網網絡,5G 網絡已基本覆蓋全國,并實現了“縣縣通”。截至 2022 年 10 月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 5G 基站 225 萬個,5G 網絡在實現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覆蓋至全國所有縣城城區和重點鄉鎮鎮區。

為提高網絡建設效率,5G 網絡共建共享進一步深化。8 年來,我國新建基站共享率從歷史的 14% 大幅提升至 82%,共享利用桿塔、管道路由、電力等社會資源的新建站址比例達 28.4%,5G 基站共享比例達 96.2%。其中,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首創了 5G 接入網“一張物理網,兩張邏輯網”的建設運營新模式,開通 5G 共享基站超 87 萬個,累計節電超 100 億千瓦時、降低碳排放 600 萬噸。

建設如此規模龐大的 5G 網絡需要較大的投資。2022 年,我國網絡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建設投資連續兩年超 4000 億元。2022 年 1—9 月,我國電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 2948.7 億元,同比增長 7.3%,5G 投資規模達到 1390.9 億元。與此同時,企業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通信設備商等加強在 5G/6G、云網融合、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攻關。

與此同時,更多的頻譜資源被重耕用于 5G。2022 年 11 月,工信部批準中國聯通將現用于 2G / 3G / 4G 系統的 904MHz—915MHz / 949MHz—960MHz 頻段(900MHz 頻段)頻率資源重耕用于 5G 系統,這有利于中國聯通以更少的投資快速推進農村及邊遠地區的 5G 覆蓋,建網成本預計將較 3.5GHz、2.1GHz 等頻段明顯降低。

更多的 5G 碼號資源也開始面向公眾開放。2022 年 6 月 27 日,中國廣電 192 號段面向公眾放號,中國廣電官方網站當日正式上線,用戶可在官網辦理 5G 套餐等業務。

虛擬專網數量過萬,讓 5G 綻放在千行百業

我國 5G 個人應用在用戶規模、新型終端、新型應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其中新型應用覆蓋超高清視頻、體育賽事、居住服務、購物等多個重點領域,虛擬數字人、5G 消息、5G 新通話、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個人應用迅速發展,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5G、千兆光網在教育、醫療、娛樂、家庭等場景加速滲透。5G 智慧觀賽、4K/8K 直播、遠程無人混合采訪等技術在第十四屆全運會、北京冬奧會等大型體育賽事規模應用。

新的通話方式也在不斷走向市場。2022 年 1 月,中國電信宣布 5G 消息正式商用,三大運營商 5G 消息平臺正式互聯互通;4 月,中國移動正式發布 5G 新通話產品,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則實現了互聯互通的 5G 新通話超清視頻語音通話服務

5G 行業應用也在不斷拓展,“一業帶百業”效果顯著,截至 2022 年 9 月底,5G 行業虛擬專網數量超過 1 萬個,5G 已在全國 200 余家智慧礦山、1700 余家智慧工廠、250 余個智慧電網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具備商業價值的典型應用場景已覆蓋 40%以上的國民經濟大類。5G 專網整體處于早期試點階段,但隨著電信運營商、云廠商、系統集成商、電信設備商、工業設備商等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推出 5G 專網服務產品,5G 專網靈活部署、智能服務的能力將持續增強。

為了鼓勵更多的 5G 應用,工信部連續 5 年舉辦“綻放杯”5G 應用征集大賽,累計征集超 5 萬個創新應用案例,在工業、醫療、能源、教育等關鍵領域挖掘出了一批 5G 典型應用,還有更多創新的種子即將發芽。

R17 版本標準凍結,讓 5G 向高速泛在演進

2022 年,5G 在標準領域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 3GPP,5G R17 標準凍結,為 5G 進一步產業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R17 從終端、網絡、頻段等多個角度豐富了 5G 網絡的內涵。R17 基于 5G 商用以來在 to B 和 to C 場景下的應用需求,在多天線、動態頻譜共享(DSS)、終端節能等關鍵技術領域持續增強演進;R17 提出輕量化(RedCap)技術,以低功耗、低成本終端不斷拓展 5G 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5G 毫米波頻段,R17 研究從 52.6GHz 到 71GHz 的物理層參數和接入機制等關鍵技術,持續釋放 5G 潛能。

5G 將支持更多的物聯網設備以更低的功耗接入網絡,尤其是隨著 5G NR、5G RedCap 等技術產業成熟度提升和終端成本下降,5G 連接將加快從手機向智能穿戴、機器設備、汽車等一般物體延伸,催生出視頻監控、工業傳感、醫療監測等中高速率應用場景,以及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文體娛樂等高速率應用場景,持續賦能萬物互聯。

與此同時,5G 技術標準向 5G-Advanced 升級。5G-Advanced 作為 5G 的升級版,將在移動帶寬增強、超高可靠低時延、海量機器類通信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垂直行業、智能運維等領域擴展和探索,提供泛在萬兆體驗和千億連接能力。5G Advanced 包括 R18、R19、R20 3 個版本,其中 R18 立項已基本確定,預計于 2023 年底標準凍結,將實現以下性能提升:一是寬帶持續增強,為 XR 等新業務提供更優用戶體驗;二是垂直行業專有場景增強,更好滿足生產線監控、智慧城市管理等典型大上行物聯網應用需求;三是與人工智能融合,提升網絡智能化水平以及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支持力度;四是通信感知融合,利用感知算法從信道信息中提取環境信息,提升網絡架構和接入網技術對通感融合的支持能力。

2022 年,我國 5G 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也為進一步實現“5G 改變社會”的愿景,打下良好基礎。未來,還需要在應用和技術發展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推動我國 5G 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