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工人日報社評丨給一線醫護人員更多支持與理解

【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給一線醫護人員更多支持與理解


【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王維硯

一線醫護人員為了守護患者的生命安全,選擇在艱難中頑強堅守,與生命賽跑。無疑,他們需要更多后援力量,需要各方的支持和理解。說白了,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尊重醫護人員就是尊重我們的生命。

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防疫的工作重心也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不少地方,伴隨連日來接診量的驟增,醫護人員特別是發熱門診和急診室的醫護人員正在經歷巨大考驗。

不少地方驟增的新冠患者就醫數量超出醫院正常接診量的十幾倍甚至更多,而驟增的接診量也增大了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

處于高負荷運轉狀態的醫護人員不得不應對“戰斗性減員”帶來的人手緊張,不少醫護人員忍著身體不適和極度疲憊,堅守在診療一線。同時,面對焦慮情緒重重的患者及家屬,醫護人員還需要進行耐心的解釋和情緒疏導,這也消耗了醫護人員不少時間和精力。

不能不說,醫院發熱門診或急診室中的“白衣勇士”,是新冠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最可信賴的專業救助力量,甚至是最后的希望。但一線醫護人員畢竟也是血肉之軀,他們的負重前行總是有體力極限的。如何有效分流就診人群,降低一線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需要各方盡快拿出有效辦法。

各地應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指示,加快分級診療,充分發揮家庭醫生的作用,加快互聯網診療平臺的建設。如果有更多家庭醫生及網上診療能分流非危急重癥患者,自然會減少涌向醫院發熱門診和急診室的患者數量,讓人手不足的一線醫護人員緩口氣。

患者應根據自身病情的輕重緩急,盡可能分級就醫,讓出“生命通道”給最需要的人。大批輕癥患者及無法順利買到備用藥的人群涌入醫院,勢必擠壓危重癥患者和非新冠患者的就醫通道,也給一線醫護人員增加了負擔。

在看病就醫時,希望更多患者及家屬能對醫護人員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冬季本就是發熱門診的忙碌時段,疊加新冠病毒傳播,即使各地醫院已經紛紛在提升接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患者就診時排隊等待仍在所難免。在眼下的特殊情況下,除了相互理解、共克時艱,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正如之前人們常說的,面對疾病,醫護人員與患者永遠是“一個戰壕的戰友”。那么,“激戰”之中,“一個戰壕的戰友”自然要“并肩作戰”。

穿上白大褂,他們是與病毒作戰、沖鋒向前的勇士;脫下工作服,他們是普通人家的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爸爸媽媽。

診療一線的真實壓力需要每個醫護人員來承擔,他們輕傷不下火線、帶病上崗,除了身體上的疲憊,還要面臨“復陽”風險和患者抱怨帶來的精神壓力等,因此,相關部門應做好對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建設和心理調適。

對于一些還未迎來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地方,則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就診量驟增帶來的“沖擊波”。比如,加速調配藥品等物資投放,增加急救力量的供給,提升發熱門診的接診能力,擴容診療設施,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和互聯網醫療的作用等。尤其是可以“抄作業”,借鑒其他地方的經驗,比如,北京等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發熱門診,在體育館、文化宮等場所設置臨時便民發熱門診,為無基礎疾病的發熱患者提供開藥服務;蘇州等多地將核酸采樣屋變身發熱診療站,等等。

一線醫護人員為了守護患者的生命安全,選擇在艱難中頑強堅守,與生命賽跑。無疑,他們需要更多后援力量,需要各方的支持和理解。說白了,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尊重醫護人員就是尊重我們的生命。

標簽: 醫護人員 發熱門診 工人日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