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環球新資訊:虛假刷單騙取平臺補貼500余萬元

沈陽和平檢察院幫企業堵漏建制(副題)

法治日報記者 韓宇 通訊員 杜嘉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大電商平臺紛紛發放補貼,一些不法分子趁機采取虛構交易、虛假刷單的方式騙取平臺補貼,給電商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近日,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同時創新“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社會治理”工作模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企業堵漏建制。

2021年12月,李某在沈陽市和平區一家超市購物時,聽超市老板說某電商平臺正在搞返利活動,只要消費者在該電商平臺向參與活動的店鋪下單金額超過400元,平臺就會向店鋪補貼100元。李某從中嗅到“商機”。

之后兩個月,李某伙同女友鄭某在該電商平臺注冊虛假店鋪16家,指使10余名“刷手”在店鋪內虛假下單,之后寄發空包裹,讓“刷手”確認收貨。訂單完成后,電商平臺便會自動將對應的補貼款匯入店鋪賬戶內,而“刷手”可以從李某、鄭某處獲得每單10元的好處費。

截至案發,李某、鄭某參與騙取平臺補貼款合計5萬余元。電商平臺發現問題后,立即啟動內部核查程序,發現多家店鋪訂單異常,遂及時報案。警方順藤摸瓜,查處了針對該電商平臺的系列詐騙案件50件60余人,涉案金額高達500余萬元。

該系列案涉案人員眾多,不同犯罪團伙獲得的補貼金額不同,且存在有實體店鋪真單假單摻雜、全部系虛假店鋪單純刷單騙錢等多種情況。和平區檢察院成立專門辦案團隊,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在審查逮捕階段依法提前介入,引導偵查。與此同時,該院與公安機關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梳理類案證據的共性問題。

“該系列案件很典型。”和平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孫爽說,50起案件都存在證據收集和涉案財物線索查證需要完善、區分涉案人員在團伙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問題,如果沒有統一的辦理規范,容易出現同案不同判。為此,和平區檢察院與公安機關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出臺工作指引,對證據固定、犯罪構成的具體細節進行明確。

根據工作指引,公安機關根據涉案人員的不同犯罪情節,依據統一標準進行分類處理。2022年6月,50起案件陸續進入審查批捕、審查起訴環節。

受案后,和平區檢察院結合案情,對犯罪嫌疑人依法處理。在審查逮捕階段,對涉案數額巨大、尚未退贓退賠的,依法批準逮捕15件16人;對涉案數額巨大、但已退贓退賠的,依法定罪不捕35件47人。審查起訴階段,對有真實店鋪、認罪認罰且已退贓退賠的,依法提出寬緩量刑建議20件23人;對涉案數額未超過3萬元,認罪認罰、退贓退賠、取得被害企業諒解的,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10件15人;對注冊虛假店鋪的,依法提起公訴20件25人,并建議一律不得適用緩刑。

“刷單”系列案件的發生,除了犯罪嫌疑人非法牟利的主觀惡意之外,也暴露出電商平臺在管理、內部監督、員工培訓等方面存在漏洞。和平區檢察院注重做好綜合治理“后半篇文章”,從增加審核程序、增設誠信小組、加強員工培訓三個方面提出檢察建議。

前不久,和平區檢察院收到了電商平臺的回復函。在回復函中,該電商平臺對檢察院表達了謝意,稱已建立“系統自動化審核+人工重點審核”機制,構建了虛假門店識別策略及監控模型、線上優化風險策略,加強了對商戶、員工的管理培訓,表示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