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即時:粵港澳大灣區醫保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肇慶舉行:多層次醫保體系服務“百千萬工程”

多層次醫保體系服務“百千萬工程”(主題)

南方日報記者 劉亮

3月31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來肇慶調研,期間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醫保高質量發展肇慶·七星研討會暨肇慶十大民生實事“肇福保”創新發展、優質服務推進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包括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廣東保險學術委員會主任申曙光在內的專家不僅現場見證大灣區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服務“百千萬工程”啟動儀式,還圍繞醫保工作高質量發展各抒己見。

2019年成立以來,肇慶市醫療保障局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推動肇慶醫保事業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轉變,全市醫保事業實現了全方位、系統性的整體提升,有效夯實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今年以來,圍繞“百千萬工程”在肇慶落地生根,肇慶市醫保局成立縣域公共服務工作小組,從“建、學、干、創、宣”等維度深化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以服務“百千萬工程”為主線,提高醫保經辦服務能力和水平,優化醫保報銷和結算服務,鞏固并提高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補齊縣域公共服務短板。

肇慶市醫保局開展“您好”系列遍訪行動,慰問困難職工。肇慶市醫保局供圖

踐行使命推進全民參保

連續4年參保率超98%

“醫保工作更好地服務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既是這次研討會專家關注的焦點,也是近年來肇慶市醫保局努力的工作方向。

廣東省提出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肇慶市醫保局迅速兵分多路,開展專項調研,探索以推動基層醫療服務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落地的醫保路徑。

“只有心中有路,才能手中有招!”肇慶市醫保局主要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以來,該局興起大調研之風,調研組“放下公文包,背上雙肩包”,以推動“百千萬工程”高質量落地落實為總抓手,緊緊圍繞患者就醫滿意、醫保基金運行安全、醫療機構健康發展方向開展調研,多措并舉、多維發力激活基層醫療服務“神經末梢”。

根據《肇慶市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肇慶市醫保局成立縣域公共服務工作小組,重點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工作,解決落實“百千萬工程”中的醫保“堵點”“卡點”問題。

落實“百千萬工程”,助力高質量發展,需要夯實全民參保體系,繼續鞏固和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

2019年1月14日掛牌以來,肇慶市醫保局挖掘職工醫保擴面潛力,實施城鄉居民醫保精準參保,拓寬繳費途徑,暢通繳費渠道。近4年來,肇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實現了“人人享有醫療保障”的目標。2023年截至2月底,全市2022年參保人數405.54萬(其中職工醫保94.01萬人,居民醫保311.53萬人),占肇慶常住人口(412.97萬人)的98.21%。

2022年,肇慶醫保待遇水平進一步提升,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7%和76%,年度支付限額(含大病保險)分別為80萬元和62萬元,普通門診年度限額分別為1836元和230元,特殊門診報銷病種由25種擴大到56種。

緊緊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體要求,肇慶醫療保障系統全面落實三個醫療救助100%,即100%參保、100%享受財政補助、100%享受待遇,對全市約18萬孤兒、低保、低收入救助對象等困難群體全額資助參加居民醫保;全面開展二次救助,增強醫療救助托底能力,兜住民生保障底線。

肇慶市醫保局圍繞“建、學、干、創、宣”的肇慶醫保五字訣,把各項醫保惠民政策的落實貫穿黨建全過程,鍛造了一支主動擔當、干事創業、清正廉潔的醫保鐵軍,開展“您好”系列遍訪行動,從“老鄉,您好”“街坊,您好”“百歲老人,您好”“老革命,您好”,到“新生兒,您好”,再到“未來,您好”,構建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動醫保全覆蓋,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光、心中有數、心中有戒,勇于擔當推改革、回應社會解民憂,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加強信息化建設

異地住院費用一站式結算

落實“百千萬工程”,助力高質量發展,需要優化公共服務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增強群眾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近年,肇慶將醫保經辦信息網絡和醫保服務職能延伸到基層網點,著力構建市、縣、鎮、村四級經辦服務體系,力爭實現基層群眾“醫保辦事不出鎮”的格局,打通醫保服務“最后一公里”。

肇慶市醫保局多次與廣州、佛山等地醫保系統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互動學習,為打造“健康肇慶”構建交流平臺。

在理論學習與經驗交流的催化作用下,肇慶市醫保局牽頭推動了異地住院費用實現一站式結算等一系列工作的落地。

“出院就能完成報銷,不用像以前那樣先墊付醫藥費,然后拿著單據跑回老家報銷,非常方便。”從云浮來肇慶工作的張女士說起異地醫保報銷的好處。

如今,肇慶在實現省內和跨省住院費用聯網結算的基礎上,已陸續實現省內和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診、門診特定病種醫療費用聯網直接結算和省內生育費用聯網結算,全市參保人異地住院費用可跨省、跨市實現一站式結算。

截至2023年3月,共覆蓋定點醫療機構268家,定點零售藥店1109家,日均結算14177人次。新平臺大規模就診并發高峰期門診、住院費用結算1秒左右,比舊系統普遍快4—5倍。

另外,肇慶發揮大數據與“互聯網+”對醫療體系的支撐作用,肇慶市醫保局牽頭優化醫保信息平臺便民服務應用,同時在“粵省事”和“粵醫保”的小程序、“粵智助”一體機上線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生育選點、門診選點、異地就醫備案等47個醫保服務事項。

目前,全市8家三級醫院已支持掛號、診間身份核驗、支付、取藥、打印檢查報告等全流程應用;醫保電子憑證激活人數346.4萬人,激活率83.11%。

推出惠民“肇福保”

完善多層次醫保體系

落實“百千萬工程”,助力高質量發展,需要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過去2年,肇慶著力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醫保‘肇福保’”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動醫療保障工作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化為以健康為中心,促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見效,不斷提升群眾獲取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及時性。

“幸虧買了‘肇福保’,多重保障下才不至于因病返貧。”佳佳(化名)是9個月大新生兒,被確診了雙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2022年5月,佳佳在廣東省內一家三級醫療定點機構接受治療,總費用高達47萬元,經基本醫保和大病補充保險報銷后,還需要支付28萬元。經核算,剩下個人承擔部分“肇福保”還可以報銷19.4萬元,經過多重醫療保障下減輕了80%的費用負擔。

“肇福保”是2021年由肇慶市醫保局推出的惠民好工程,作為構建肇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能有效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難題,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制度突破,有效降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風險。

依托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肇福保”領跑全省,于2022年1月1日起,實現市內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聯網結算,同時在全國二級及以上醫院開通異地就醫理賠“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簡化報銷流程。

自推出后,“肇福保”社會反響強烈,群眾口碑佳、認可度高。“肇福保”參保人覆蓋最小0歲新生兒,最大117歲老人;截至2023年2月,2022年度賠付案件15670件,人均賠付1.57萬元以上,60歲以上人群賠付支出占比47.9%。

今年2月,“肇福保”惠民工程入選肇慶市2023年十件民生實事,意味著將從部門的“自選動作”,上升成為全市為民服務“規定動作”。肇慶將著力提升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發動公益組織、慈善機構等社會力量資助已消除返貧風險監測對象、困難職工購買“肇福保”產品。

做人民守護者

守好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

落實“百千萬工程”,助力高質量發展,需要守好醫保基金這筆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

基金的使用安全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續發展。醫保基金使用主體多、鏈條長、風險點多、監管難度大,欺詐騙保問題持續高發頻發,監管形勢一直比較嚴峻。

肇慶市醫保局始終把加強醫保基金監管作為醫保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采取自查自糾、日常稽核、飛行檢查、聯合檢查、交叉檢查、社會監督、舉報投訴、智能監控“組合拳”,著力提升基金監管效能,織密醫保基金監管“安全網”,努力做好人民群眾的守護者。

在醫保支付方式上,肇慶建立起住院醫療費用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按服務單位、項目付費等方式為輔的復合式結算方式,以及特定病種門診費用按項目付費、普通門診按人頭付費為主、精神障礙疾病住院費用按“床·日”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并行的復合型支付體系,有效控制了醫療費用增長。

肇慶市醫保局主要負責人表示,要以此次研討會在肇慶召開為契機,學習各地醫保工作先進經驗,找準醫保高質量發展切入點。下一步,該局將針對群眾多元化、多層次醫療保障的需求,推動“肇慶醫保百千萬工程”(進百村、入千企、訪萬戶),積極深化構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慈善救助和社會救助為主的六層醫療保障體系,助力實施省“百千萬工程”,改革醫保服務強基層,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重病不出縣,為肇慶高質量發展努力交出一份沉甸甸的“醫保答卷”。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