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江邊發現80多厘米長魚骸

一條完整的魚骸,長80多厘米,在江邊雜樹林中被發現。近日,三江營濕地保護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在沿江植物普查時,發現了它。離江水只六七米,它是怎么上岸的?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驚訝


(資料圖)

完整魚骸長達80多厘米

“這么大的魚骸,非常完整,還是很少見到。”三江營濕地保護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宋成剛說,志愿者近日在沿江濕地植物普查中,在一片江邊的雜樹林中,發現了一條大魚的骨骸。

江邊發現一條魚骸,按說不奇怪,但測量了一下這條魚骸,長80多厘米,整個骨架還是完整的。“它是什么魚?這么大!”宋成剛說,目測離江水有六七米的距離。

“如果不是去濕地植物普查,平時很少有人去那里。”宋成剛表示,發現了這條魚骸后,志愿者們又在周邊巡查,沒有再發現其他的魚骸,一些志愿者還沒見到過這么長的魚,都比較好奇,很想弄清楚這是什么魚。

老漁民

或是30斤左右重的江鰱

這條魚骸到底是什么魚?會不會是江中的珍稀魚類?宋成剛說,他們聯系了一位老漁民黃先生,希望他幫助分辨一下,萬一是珍稀魚類,那就太可惜了。

“應該是一條30斤左右重的江鰱,四大家魚中的一種。”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很久不捕魚了,對江中的魚類還是熟悉的,他根據魚頭、魚骨等分辨,應該是鰱魚,這么大的鰱魚現在江中應該有不少。

黃先生表示,長江揚州段已經禁捕3年了,四大家魚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得也快,江中的大魚現在不少,更大的魚也可能有。平時養殖的魚,10斤左右的鰱魚應該已算是比較重的了,20斤以上的市場上也不多見。

“我們巡江的時候,常能見到魚躍出水面。” 宋成剛在江都區水務局長江管理處工作,他表示,他們日常工作中能看到一些大魚,多是船行至江水較深的地方,江邊的多是一些小魚。

納悶

它是怎么從江中上岸的?

“這么大的魚,它是怎么到岸上的?”黃先生說,在江中,大魚一般在水較深的區域活動,江邊很難見到,會不會是有人偷捕遺落下來的?畢竟那片雜樹林很少有人過去。

如果是有人偷捕過程中遺落的,從魚的完整骨骸看,黃先生覺得應該是很久前的事了。“這片區域,應該重點防范一下,別成了偷捕通道。”宋成剛說,他們也懷疑可能是偷捕遺落的。

宋成剛表示,一開始有人懷疑是擱淺,魚骸往江邊是一條淺淺的凹溝,可能是漲潮時這條大魚擱淺了,但經常在江上漂泊的老漁民覺得不會,因為秋冬是枯水期,潮水很難波及這么遠。

“江邊有以魚為食的猛禽,也不會捕到這么大的魚。”宋成剛稱,如果是其他動物捕捉,魚的骨骸也不至于這么完整,如果是擱淺,那應該還有其他魚的才對。對這個魚到底是怎么到岸上的,他們也很不解。

提醒

洄游季多方護江已開始

長江揚州段禁捕已經3年,位于三江營江域岸邊的這片雜樹林,會不會有人偷偷入江捕魚?“一條魚骸,排除了是珍稀魚類,還要防范可能的偷捕。”宋成剛說,即便是可能的擱淺,也應想辦法排除隱患。

“這一片也是江豚活躍區,萬一小江豚擱淺呢?萬一是國保胭脂魚呢?”宋成剛表示,目前最先防范的是排除偷捕的可能,志愿者會在漲水期對這一區域長期觀察,看是否會有魚類被沖上岸擱淺。

針對宋成剛等志愿者的擔憂,記者聯系長航公安鎮江分局鎮江派出所,警方表示,三江營水域是他們日常巡查的江域,他們會根據志愿者所說的位置前往查看,防范偷捕行為。

“不管是不是偷捕遺落的,要提醒那些想偷捕的人,不要心存僥幸!”警方表示,隨著天氣回暖,又到了長江刀鱭等洄游魚類的洄游季,再過一段時間也是江魚的繁殖季,警方已經聯合沿江漁政部門開始了為期至少2個月的護江護魚行動,為長江魚類等水生物的繁衍保駕護航。

標簽: 四大家魚 還有其他 區水務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