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95后”家庭農場主致力“智慧農業”

4月20日,谷雨,這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清晨6點,寶應縣雨森家庭農場,農場主王雨森操控無人機,開始進行田間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只要切實做到用準時期、用對藥種、用足藥量、防足次數,既可以以赤霉病為主攻對象,又能兼治白粉病、銹病、穗蚜等病蟲害……”對于小麥病蟲害“一噴三防”的步驟和手法,王雨森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雨森家庭農場位于揚州市寶應縣柳堡鎮新安村新安二組,經營面積350余畝,主要從事優質強筋小麥、優質食味水稻種植及耕種管收全程化服務。1996年出生的王雨森是一名返鄉創業大學生,2021年,農場實現營業收入超100萬元,純收益達到30萬元。近日,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表彰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團支部)、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的決定》,王雨森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家庭農場主。

作為一名“95后”新農民,王雨森走的是一條“智慧農業”發展之路:在稻麥生產上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將稻麥生產的農藝環節與農機發展高度融合,實現了農機與農藝的融合發展。

“農場已先后添置了兩臺插秧機,一臺用于噴藥和施肥的無人機,一臺收割機,兩臺育秧播種機……”王雨森逐步增加更多高品質智能農機,努力讓種植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同時,農場對周邊的種植大戶進行耕種管收全程托管服務,解決了種植大戶在農忙時節找農機難、作業質量差的問題,并可為種植大戶提供“糧食生產定制化解決方案”。

“農場起步之初,一直都是家人和我在進行運作;目前,農場正在組建一個年輕化的團隊,實現機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運作模式。”王雨森計劃,未來3年,將逐步淘汰傳統農業機械,換裝新式智能化農機,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與現代農藝的融合;未來5年,爭取完成智慧農田改造,做出無人化農場雛形。

標簽: 家庭農場 智慧農業 營業收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