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以法治甘霖解中小微企業饑渴

原標題:以法治甘霖解中小微企業饑渴

最高人民法院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15個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典型案例和創新機制。最高法要求,嚴格落實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保護,同時特別關注對中小微企業的產權司法保護。

疫情背景下,很多企業面臨著不小的發展困境。中小微企業是實現“六穩”“六保”的重要基礎,有了強大的司法助力,可望進一步形成全國法院上下同步、齊心協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局面,讓中小微企業在前進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希望、更有保障。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得到公平對待、受到平等保護,是中小微企業的法治期待。依法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審慎適用強制措施,禁止超范圍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刑事犯罪、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杜絕濫用司法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凡此種種,既是渴盼已久的法治甘霖,又是法治信仰的應有之義。

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越是需要強有力的司法支撐。一個不適當的保全裁定,可能會讓企業因為基本賬戶被凍結而無法經營;一個不適當的破產裁定,可能會讓企業徹底失去生存發展機會……對法院來說,發出的也許不過是一份普通的法律文書;但對具體企業來說,很多司法裁決卻事關生死存亡。

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也是重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法院要充分考慮經濟下行壓力下和各地疫情影響下中小微企業的實際困難,既嚴格落實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司法保護制度,防止在各項司法行為中侵害中小微企業利益,同時加大打擊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使勝訴權益能夠獲得真金白銀兌現,讓正義既不打折,也不遲到。

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務實舉措,持續探索創新辦法。特殊時期、關鍵時刻,只有積極幫助中小微企業解難題、渡難關,才能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充分發揮好法治助推器作用。(舒圣祥)

標簽: 深圳特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