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CRO板塊有望迎估值業績雙升 高增長潛力股出爐(附名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企業儲備譬如實驗猴一類的生物資產呢?

美國實驗猴價格暴漲15倍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媒報道,美國的實驗猴價格暴漲,比如長尾獼猴和恒河猴等,4月份已上漲至5.5萬至6萬美元左右,相較疫情前的4000美元至7000美元已大幅上漲。實驗猴對于新藥開發是不可或缺的。疫情暴發后,美國對實驗室猴子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有些大型制藥公司急于開發疫苗和尋求治療方法,從而推高了價格。

截至4月,部分地區實驗猴漲到了新冠疫情前的15倍。有市場人士指出,這可能會打亂不少海外藥企的新藥研發步伐。相比之下,中國的實驗猴價格有所回落,近期食蟹猴的采購均價約為12.55萬元/只,相比2020年下滑超3成。

實驗猴短缺對尖端癌癥治療和其他藥物開發的影響正在蔓延。專業人士表示,若無法獲得新來源,美國的制藥公司可能從6月底開始出現新藥開發延遲。

資料顯示,實驗模型是藥物臨床前評價的主要實驗對象,實驗用非人靈長類動物更是臨床前研究的重要品種。實驗動物供應和質量,是臨床前評價業務能否執行的基本保證。換言之,若實驗模型不能穩定供應,或價格提高,都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影響。

境內外相差數倍價格的背景下,擁有成本優勢的中國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或有望承接更多海外制藥企業的研發訂單。

“猴茅”收購猴場

生物資產規模大增

模式動物(或稱實驗動物)是新藥研發過程中的“活試劑”,在藥物發現研究和臨床前研究階段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模式動物包括小鼠、猴類、犬類、兔類等。其中,猴類在組織結構、生理、代謝等方面與人類最為相近,因而在藥物毒性及安全性實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會計上來看,生物資產和其他資產性質一致,都是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直接或者間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一項資產。模式動物作為CRO企業的一項生產資料,自然具有決定性作用。

那么,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企業儲備譬如實驗猴一類的生物資產呢?

昭衍新藥子公司廣東前沿主營業務為實驗猴及狗的養殖,已經取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未來計劃在江蘇省太倉市新建實驗猴飼養及模型開發平臺項目。2022年,昭衍新藥花費18億元,并購廣西瑋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兩家公司,拿下2.2萬只猴子,昭衍新藥一度被外界戲稱為“猴茅”。

2021年,康龍化成接連收購新日本科學旗下肇慶創藥50.01%控股權、康瑞泰(湛江)生物100%股權,拿下一萬余只實驗猴。

2020年,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收購廣東春盛猴場,收獲兩萬余只食蟹猴。

根據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昭衍新藥的生物資產余額為18.58億元,主要包括用于繁殖及藥物非臨床研究的實驗模型,前者分類為生產性生物資產,后者分類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其中消耗性生物資產10.71億元,年初余額為1.61億元;生產性生物資產余額7.87億元,2021年末余額7411.49萬元。均較年初增長較大。

數據來看,昭衍新藥持有的生物資產略低于同期藥明康德。藥明康德生物資產余額20.2億元,其中消耗性10.37億元、生產性9.83億元;遠高于康龍化成——生物資產余額6.75億元,其中消耗性4.97億元、生產性1.78億元。

國金證券指出,實驗用猴已逐漸成為臨床前開發業務的關鍵稀缺資源,對臨床前CRO企業的訂單承接和訂單執行起關鍵性作用,可以關注實驗用猴等動物資源充足的臨床前CRO龍頭企業,比如昭衍新藥、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美迪西等。

CRO板塊有望迎來估值與業績雙升

一季度,多家CRO企業實現盈利,百誠醫藥、昭衍新藥、畢得醫藥業績增速排名前三,僅睿智醫藥、成都先導小幅虧損。

今年以來,19只CRO個股平均累計跌幅1.92%,其中美迪西、藥石科技、康龍化成跌幅居前,分別下跌33.61%、33.54%、29.41%。僅圣諾生物、畢得醫藥、諾泰生物等5股漲幅居前。

拉長時間來看,從CRO黃金年份的2021年高點以來,截至昨日收盤,板塊平均回撤56.05%,美迪西、藥石科技、康龍化成最大回撤均超70%。

估值來看,截至5月23日,CRO概念指數滾動市盈率24.47倍,處于歷史分位點2.47%,低于中位值53.37倍。

中郵證券認為,受海內外一級市場投融資不景氣等因素影響,A股CRO板塊估值出現快速回撤。2023 年第一季度,行業內部分優質公司業績將加速釋放,醫藥一級投融資市場也有望快速回溫,板塊有望迎來估值與業績雙升。

中信證券表示,國內頭部臨床前CRO企業獲取海外客戶安評訂單的機會有望增加,而目前我國頭部CRO企業安評業務全球市占率較低,全球供需缺口將有利于國內企業承接部分海外訂單,相關產業離岸外包的轉移有望加速。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根據2家及以上機構一致預測,今、明、后三年凈利潤增速均值預計超20%的CRO個股有13只。其中成都先導、博濟醫藥、皓元醫藥有望高增超50%。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