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道:隨機檢查300篇研報 監管踢爆三大問題!
記者從券商處獲悉,監管部門于近期向各券商下發了《關于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雙隨機”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
通報指出,監管部門于2022年在全行業開展研報業務“雙隨機”現場檢查專項工作,共覆蓋45家證券公司和300篇研報。從檢查情況看,研報業務合規水平和專業能力總體較好,但也存在部分公司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不到位,部分證券分析師研報制作專業性審慎性不足等問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時,監管重申了四大法規規范要求,并表示將按照“零容忍”監管方針,持續強化研報業務監管執法,推動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通報指出三大典型問題
綜合來看,通報指出三大典型問題。
第一,部分公司內控制度未根據法規規范要求及時更新調整。主要表現為:
一是隨著新媒體、互聯網展業新業態的應用,未建立互聯網平臺發布研報、輿情監測和應對機制、證券分析師公開發表言論前的內部報備制度;二是未建立健全市場影響評估機制,形成重要影響的提級審核機制對“重要”情形缺乏明確清晰界定;三是未建立專項的投價報告制度;四是證券分析師績效考核機制中的合規因素、研究質量因素不明確;五是外部專家邀請、身份核實、合規要求告知等機制不完整。
第二,部分公司內控制度執行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現為:
一是質控合規審核流于形式,未分別建立清晰的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核清單,質控或合規人員提出意見后跟蹤不足;二是調研活動未經事前審批,調研紀要未作為必備工作底稿;三是向公司備案的研報服務微信群不完整,質控合規審查人員開展跟蹤檢查頻率不明確,檢查底稿未留存;四是證券分析師績效考核打分依據未留痕,個別與研報業務存在利益沖突人員參與考核打分。
第三,具體研報制作審慎性不足,個別員工私自發表證券分析意見。主要表現為:
一是數據信息未標明出處、來源標注不明確或引自非權威渠道;二是研報依據不充分,僅基于局部信息簡單推定、實際材料支撐不足,結論缺乏審慎性;三是工作底稿中留存數據來源、計算方法、分析過程等內容不完整,質量審核和合規審查意見留痕不足;四是未經質控合規審查向網下投資者提供投價報告或私自發表證券分析意見造成不當言論傳播。
多家券商和相關分析師曾因研報存在問題被罰
2021年10月,深圳證監局曾對國信證券三名分析師出具警示函,因這三人署名發布的研究報告《寧德時代系列之二——儲能篇:第二“增長曲線”的終局探討》,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儲能業務2060年營收中樞的預測存在部分假設不夠審慎,分析邏輯不夠嚴謹的問題。
深圳證監局指出,上述行為違反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證監會公告〔2020〕20號)第九條的相關規定。上述三人作為該研究報告署名證券分析師,未能保證研究報告的審慎性和嚴謹性,對相關問題負有直接責任。
同月,福建證監局針對興業證券及三名券商分析師出具警示函,因興業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醫美行業深度:舉重若“輕”,求美有方》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研究報告個別內容數據列示錯誤、文字表述不嚴謹,未準確標明個別數據出處,就同一數據的列示或預測,同期發布的不同研究報告存在差異。二是存在具體判斷或觀點論述不夠嚴密的情況,表現為個別具體觀點分析依據不充分、以偏概全,個別行業發展趨勢的結論基于一家公司的財務數據推論而出、不夠嚴密。三是底稿未記錄個別數據的演算方法與過程。
監管指出,上述問題反映了興業證券對該研究報告的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不到位,公司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上述問題進行整改,完善內部控制,重視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工作,切實提升研究質量和專業服務水平。
同樣曾因研報問題被處罰的還有國元證券,安徽證監局指出,在專項檢查中發現國元證券發布的相關行業研究報告存在資料來源標注不明確、數據選取不夠審慎、研報分析不夠客觀、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不到位等問題。
監管要求國元證券應按照監管規定要求,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制度機制,加強研究所和證券分析師管理,切實提升研究報告質量。
監管重申四大法規規范要求
通報指出,針對此次檢查發現的部分證券公司研報業務內控薄弱環節、部分證券分析師等從業人員合規意識淡薄等問題,重申以下法規規范要求:
一、加強研報信息來源和留痕管理,打牢高質量研報堅實基礎;二、強化研報制作、審核、發布全流程內部控制,著力提升專業質量和合規水平;三、規范公開發表言論和客戶服務活動管控,強化輿情風險管理;四、完善人員績效考核和內部問責制度,促進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值得注意的是,在規范員工公開發表言論方面,監管表示證券公司要加強對微信服務群、自媒體賬號等工作媒介的備案管理,安排質控合規人員定期跟蹤檢查,合理確定檢查頻次與檢查范圍,并留存檢查底稿;公司參與各種交流活動形成的調研紀要等僅供內部存檔或撰寫研報使用,不得對外發布或提供給客戶。
下一步,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和各證監局將按照“零容忍”監管方針,持續強化研報業務監管執法,推動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通報還強調,證券公司,尤其是國有證券公司,應當高度重視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和培育,增強“金融報國”情懷,引導從業人員自覺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大局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