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的生意不好做 雍禾醫療上市一年就虧損
3月3日,主營植發的上市公司雍禾醫療發布盈利警告公告。公告顯示,預計2022年公司錄得收入為12.72億元至15.54億元;錄得凈虧損不多于9000萬元。而2021年,雍禾醫療營收為21.69億元,純利為1.20億元。換而言之,上市后的第一個完整財年,雍禾醫療止盈轉虧。
這一趨勢在雍禾醫療2022年中報中已經顯現。中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集團服務患者人數為5.90萬人,同比下降23.3%;營收為7.48億元,同比下降28.98%;純利為1762.9萬元,同比下降56.4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2022年全年預虧原因,公告同樣稱,一方面受2022年國內疫情反復影響,集團全國門店總到診量下降約四成,59家門店因防疫措施暫停或限制運營,平均停業時間為38天。另一方面基于看好市場前景,集團持續擴張計劃,因此產生了額外的擴張相關開支。
3月6日,雍禾醫療開盤下跌,收盤價為9.030港元/股,下跌1.31%。
2021年12月13日,雍禾醫療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植發第一股”。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以2020年相關服務產生的總收入計,雍禾醫療是中國植發醫療服務及醫療養固服務市場規模最大的企業。不過,2021年,國內植發服務的滲透率僅為0.25%。換而言之,對于頭部連鎖植發機構而言,跑馬圈地、搶占市場成為當下的關鍵。
截至2022年上半年,雍禾醫療在全國56個城市擁有57家植發醫療機構,位居一眾連鎖植發機構首位。相比之下,同樣正在赴港上市的大麥植發醫療在31個城市擁有33家醫療機構,營收規模也遠小于前者。
對于植發機構來說,除了本身拉新獲客的難度大,無論效果好壞,植發手術都難以形成復購。因此,植發機構大多從植發市場向毛發市場拓展,開展低價格、高頻次的養發固發業務,以此吸引客源,拉動收入。
早在2017年,雍禾醫療收購了史云遜的中國內地業務,后者為倫敦品牌,擁有逾六十年提供毛發修復產品和服務的經驗。2018年起,雍禾醫療進軍醫療養固服務領域,在內地的醫療機構以“店中店”模式設立史云遜醫學健發中心。
招股書及財報顯示,2019年起,雍禾醫療的醫療養固服務開始貢獻收入,且毛利率一路上升,在2020年全年達到70%以上,和植發醫療服務的毛利率水平相近。
2021年,公司醫療養固服務收入為5.82億元,在營收中的占比為26.8%。其中,接受該服務患者人數同比增長78.1%至10.5萬人,人均消費同比增長53.38%至5531元,復購率接近30%。這一營收占比高于大麥植發醫療非手術養固業務的21.0%,但復購率低于后者的超40%。
2021年年報顯示,雍禾醫療植發患者在術后繼續選擇醫療養固服務的轉化率為44.6%,接受醫療養固服務后繼續選擇植發手術的轉化率為4.4%。隨著養固業務逐漸成熟,公司多次在財報中表示,未來,史云遜醫學毛發中心將從過往“店中店”模式升級為獨立的醫學毛發機構。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北上廣深已擁有5家史云遜健發門店。不過,在疫情影響下,該業務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77.8%降至65.0%。
在植發醫療業務上,2018年至2021年,雍禾醫療該部分的毛利率均穩定在70%以上。相比之下,大麥植發醫療在該業務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81.5%降至2021年的74.2%,略高于前者。而從收入上看,雍禾醫療該部分的營收自2018年的9.18億元增長至15.65億元,但增速逐年下滑,自2019年30%的增速落至2021年的10%。
具體到收入結構上,雍禾醫療根據醫生經驗和技能,提供三級植發醫療服務。患者從2018年的3.5萬人增至2021年的5.3萬人。其中,接受普通級服務患者的占比始終在90%以上,但該部分患者增速從2019年的超20%,降至2020年的15%、2021年的10%。同時,接受優質級服務的患者則從2019年的512人增加7倍多至2021年的4435人。而接受最高級別“雍享”服務的患者則自2019年的340人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253人。
或出于調整收入結構的目的,雍禾醫療開始一系列動作。首先,公司于2021年底推出專注于女性植發的品牌“雍禾發之初”,瞄準女性市場。此前,公司招股書顯示,過去植發服務的客群超過95%為男性,而目前植發的女性用戶占比已接近40%。2022年上半年,雍禾醫療開始采取新的價格體系,將植發服務進一步分成業務主任、業務院長、雍享主任、雍享院長服務四級,給患者提供更多差異化選擇。
此外,2023年2月,雍禾醫療又推出“一口價”收費方式。以2500個毛囊單位作為分水嶺,調價后,植發收費將根據業務主任、業務院長兩個醫生級別來確定,價格在14600元到33800元不等。若患者選擇“不剃發”的方式植發,價格在18800元到39800元不等。
據成都商報旗下紅星資本局報道,雍禾醫療方面稱,計價方式改變后,此前低價的部分將會更低,高價的部分相比會更高。大多數處于“中間地帶”的患者所需支付價格與以往差別不大。此次調價的目的在于凸顯醫生的重要性。目前,該收費調整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和業績影響還有待觀察。
而在醫護隊伍上,近幾年,雍禾醫療醫生數量逐年上升,護士數量降低。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擁有291名醫生和844名護士。以此計算,相當于店均擁有5.1名注冊醫生和14.8名護士。這一水平與大麥植發醫療類似,其擁有176名注冊醫師,相當于店均擁有5.3名醫師。
此外,營銷費用高企和研發費用偏低也一直是植發醫療機構被詬病之處。年報顯示,至2022年上半年,雍禾醫療銷售及營銷開支在營收中的占比穩定在50%左右,研發費用占比約1%,大麥植發醫療也是類似。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標簽: 雍禾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