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視野】國泰君安去年凈利潤降逾23%:投資收益、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等下滑
【資料圖】
又一家龍頭券商發布2022年業績下降公告。
2月7日,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601211.SH、02611.HK)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去年公司營業收入為356.92億元,同比(與前一年同期相較)減少16.64%,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為115.07億元,同比減少23.35%。
Wind數據顯示,國泰君安上一次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達到兩位數,還是在2018年,營收同比下滑幅度超過10%,更是早在2016年。
目前,已經披露業績快報或預告的券商,2022年業績普遍下滑,包括中信證券(600030)、申萬宏源(000166)等在內的頭部券商也不例外。
不過,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正式啟動,多家機構一致認為券商投行業務鏈有望全面受益,并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
去年營收凈利雙降,投資收益、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等下滑
公告顯示,2022年國泰君安實現營業收入356.92億元,同比減少了16.64%;凈利潤為115.07億元,同比減少了23.35%;基本每股收益為1.24元,同比減少了24.85%。
截至2022年底,國泰君安總資產增長至8593.04億元,較2021年末增加8.60%。
Wind數據顯示,國泰君安上一次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超過10%,還是在2016年,當年其營收為257.65億元,同比減少了31.47%;凈利潤同比出現雙位數下滑,則是在2018年,彼時國泰君安凈利潤同比減少了32.11%。
對于2022年業績的波動,國泰君安在公告中指出,根據Wind統計,2022年,滬深300指數下跌21.63%,中債總凈價(總值)指數上漲0.11%;滬深兩市股票交易額同比減少12.94%。
“面對復雜的經營環境,公司堅持‘穩中求進、篤行不怠’的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改革創新轉型,投資銀行等業務核心能力穩中有升。但受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投資收益、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等下滑,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下降。”國泰君安表示。
去年券商業績整體表現不佳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共有35家券商發布業績預告,5家上市券商發布業績快報。其中,僅有方正證券(601901)、粵開證券(830899)、網信證券3家券商業績實現增長,東方財富(300059)2022年凈利潤同比基本持平。
同時,還有18家券商2022年的凈利潤下滑超50%。具體來看,國海證券(000750)、財達證券(600906)、西南證券(600369)、華西證券(002926)、紅塔證券(601236)、東興證券(601198)、中原證券(601375)、西部證券(002673)、中泰證券(600918)、申萬宏源、東北證券(000686)、華創證券、國都證券、華鑫證券、湘財證券、中航證券、國盛證券、英大證券共18家券商去年凈利潤同比降幅在50%以上。
其中,頭部券商申萬宏源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為27億元至35億元,同比下滑了62.76%至71.27%。
另一家頭部券商中信證券,2022年業績也出現了同比減少。公告顯示,2022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55.33億元,同比減少了14.36%;凈利潤為211.21億元,同比減少了8.57%;基本每股收益為1.41元,同比減少了11.19%。
對于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多家券商均表示,投資業務、投行業務盈利表現不及預期,證券投資業務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大幅減少。
不過,也有3家券商2022年業績預喜。方正證券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134億元至2.09億元,同比增長5%至15%;粵開證券披露的2022年度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預計在2022年實現凈利潤約0.945億元,同比增長78.08%;網信證券2022年度未經審計的非合并財務報表也顯示,該公司預計在2022年實現凈利潤約29.00億元,扭虧為盈。
同時,東方財富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億元至90億元,同比變動在-6.46%至5.23%之間,基本持平。
全面注冊制改革下,券商投行業務鏈有望全面受益
雖然2022年券商板塊整體業績出現下滑,但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多家機構認為接下來券商板塊還是存在投資機會的。
“預計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IPO市場活躍度會顯著提升,券商投行業務將迎來增量機遇。”據中泰證券測算,靜態假設下,券商IPO收入增加59-84億元/年,跟投收入增加7.4-18.4億元/年,占行業總營收約1.4%-2.1%。
東吳證券的觀點是,注冊制為市場募集規模以及券商投行業務收入提供增量資金,將促推券商提高自身的承銷、定價和銷售能力,利好券商投行業務鏈(投行、研究、投資、做市等)。
拉長時間線看,東興證券認為,全面注冊制預期推動下的投行業務“井噴”將成為證券板塊中長期最具確定性的增長機會。項目供給一定程度上超過投行的承載能力,有望推動券商定價能力提升。從中長期角度,建議繼續關注大財富管理和“泛投行”共振的“成長性”機會。
“注冊制下投行業務生態重塑,對券商資本實力、投資管理能力、協同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券商強化綜合服務能力。”銀河證券認為,機構客戶優勢明顯、綜合服務能力領先的大型綜合券商以及精耕細分領域的中小券商有望深度受益。
具體到個股,東亞前海證券建議關注“以投行為牽引”為戰略、在細分行業已取得一定優勢的國金證券(600109.SH),以及大平臺優勢顯著、投行龍頭地位穩固的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
華西證券同樣認為,中金公司(601995.SH、03908.HK)、中信建投(601066.SH、06066.HK)和國金證券是注冊制試點推進的受益標的。
“注冊制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交投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但與此同時A股‘新陳代謝’機制將趨于完善,市場對于投資者的投研能力將提出全新要求,A股機構化趨勢有望加速。”從財富管理角度,東吳證券首推最具成長性的零售券商龍頭東方財富(300059.SZ),市場回暖預期下建議關注具有財富管理特色的公司廣發證券(000776.SZ、01776.HK)、東方證券(600958.SH、03958.HK)、長城證券(002939.SZ)、興業證券(601377.SH)。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