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即時:1.46億元虧本“賣廠” 核心產品一“?!币弧百u” 和鉑醫藥還剩下什么?
近日,和鉑醫藥宣布,將旗下生物大分子研發創新中心項目的生產廠房出售給藥明生物控股子公司藥明海德,交易價格為1.4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指出,本次出售的生產廠房的賬面凈值總額約為1.67億元,也就是說,和鉑醫藥此次交易將虧損約6193萬元。
11月18日,和鉑醫藥方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大環境上來看,市場確實充滿了挑戰,每個公司有不同的應對方式,而在技術、資源、知識層面,公司都有深厚的積累,戰略上我們是充滿信心的?!?/p>
(資料圖)
就在上個月,和鉑醫藥已經“安排”了兩個研發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
資本寒冬下,和鉑醫藥“頻繁出手”,似乎只是為了繼續“活下去”。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寒冬下,活下來才是首要任務,關停并轉是常規做法,但也不限于此。
出售
11月15日,和鉑醫藥宣布,將旗下生物大分子研發創新中心項目的生產廠房出售給藥明生物控股子公司藥明海德,交易價格為1.46億元。
據2021年中報披露,2021年,公司啟動臨床供應生產設施項目,以支持產品管線項目的臨床開發。該中試生產設施位于江蘇省蘇州市,使用面積約8500平方米,設計生產規??蛇_4000升。隨著公司快速組建CMC(化學成分生產和控制)團隊,該工廠預計于2022年投入生產。
不過,公告顯示,該設施尚未投入使用。
對于本次出售,和鉑醫藥稱旨在將在建資產變現,降低運營成本,將財物及其他資源重新分配至藥物開發,投資具備增長前景、可獲取更穩定收入的項目,并與藥明生物建立長期戰略關系。此外,鑒于近期經濟低迷,出售事項將即刻帶來現金以支持集團的營運及藥物開發,同時改善公司的財務架構、現金流量及流動資金。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和鉑醫藥第一次“斷臂”自保。
11月11日,和鉑醫藥公告,將其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的全人源重鏈抗體平臺HCAb出售給美國莫得納(Moderna)公司,根據協議,莫得納可以獲得該平臺開發的多個靶點序列的全球權益,用于基因療法的開發,并全面負責后續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所有工作。
根據披露,和鉑醫藥的HCAb專利技術能夠開發新一代的全人源重鏈抗體,不需要人源化或其他抗體工程改造,可用于雙抗、多抗、ADC、CAR-T等多種新型藥物等開發。協議約定,諾納生物將獲得600萬美元預付款、最高約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其他相關分級特許使用權費。
除此之外,就在上個月,和鉑醫藥連續發布兩則公告,宣布將其處于臨床后期的巴托利單抗(FcRn單抗)授權給石藥集團子公司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交易總額高達10億元;同時,結束其于中國的特那西普(HBM9036)三期臨床試驗,不再入組新受試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一“停”一“賣”后,和鉑醫藥的研發管線中已沒有處于Ⅲ期試驗階段的產品。進展最快的HBM4003是一種全人源抗CTLA-4抗體。2022年中報顯示,其單藥及與PD-1聯合治療的適應證均處于Ⅰb/Ⅱ試驗階段。其他適應癥和產品均處于Ⅰ期或臨床前階段。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和鉑醫藥今年遭遇了嚴峻流動性危機,直接影響了企業運營和投資。應對當前困境的核心對策就是強化原始創新,靠新產品新市場來爭取時間,渡過難關;等到資本市場回暖,給予生物醫藥賽道更多支持,和鉑醫藥等高科技企業才能真正走出生存困境,有機會實現自我突破。
轉型
頻頻出手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囊中羞澀。
2020年-2021年,和鉑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末期余額分別為2.57億美元、5630.4萬美元,虧損額分別為2.97億美元、1.38億美元。另據2022年中報,今年上半年,和鉑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763萬美元,同比增長1149.1%,但凈虧損7305.1萬美元,虧損同比擴大18.67%。與此同時,和鉑醫藥的研發成本達8360萬美元,賬面現金結余僅剩2億美元。
窘迫的財政狀況也遭到了資本市場的冷遇。
9月5日,和鉑醫藥(02142.HK)遭港股通證券名單剔除,此后,公司股價一度跌破凈資產,目前市凈率PB約為1,這意味著公司幾乎不可能獲得有效再融資支持。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發現,作為一家專注于腫瘤及免疫性疾病領域創新藥研發企業,2020年和鉑醫藥通過港股18A政策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定價為12.38港元/股,按照2022年11月18日收盤價計算,公司股價僅為1.620港元/股,總市值10.37億港元,相比最高點已跌去87%。
為了活下去,和鉑醫藥不得不尋找新的方向,轉而投身資本效率更高的臨床前CRO領域?!安皇莻鹘y意義上的CRO方向,我們能提供的服務更全面,這是公司戰略的一部分,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焙豌K醫藥表示。
11月14日,和鉑醫藥正式宣布諾納生物成立,公司將利用Harbour Mice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及新一代自主研發的免疫細胞銜接器雙抗平臺HBICE,為合作伙伴提供可以涵蓋抗原制備、動物免疫、單B細胞篩選、抗體開發與工程、成藥性和藥理評估的優質服務。
鄧之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資本寒冬下,活下來才是首要任務,biotech公司既可以轉型升級,成為集研、產、銷于一體的Biopharma企業;也可以進行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組成新的產業聯合體;還可以堅持方向,降本增效,成為一家“小而美”的biotech企業,或基于現有技術體系,形成具有專業技術特色的CXO公司。
“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產能瓶頸問題日益凸顯,疫情與脫鉤風險不斷加大了醫藥產業賽道的投資敏感性。對于和鉑醫藥這類生物高科技企業而言,目前的資本寒冬還將持續一段時間,CRO轉型對行業企業而言確實是個積極信號?!标惣逊Q。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 和鉑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