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科技成果要更多惠及民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科技創新體系更趨完善,有力支撐城鎮低碳可持續發展,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

首先,要明確重點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城鎮區域規劃、綠色建筑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取得了長足進展。超高層建筑、大跨度空間結構、跨江跨海超長橋隧等特種結構工程建造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建筑節能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型建筑結構突破技術瓶頸,工程設計實現自主研發。但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我國城鎮化領域大部分技術仍處在跟跑或并跑階段,相關領域基礎研究仍然不足,同時城市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滿足現代化治理需求,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減排目標還需要更多綠色低碳技術支撐。

其次,要針對短板重點突破。加強城市發展規律與城鎮空間布局研究,加強城市更新與品質提升系統技術研究,加強智能建造和智慧運維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加強綠色健康韌性建筑與基礎設施研究,加強城鎮發展低碳轉型系統研究,加強文物科技創新與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加強文化旅游融合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針對城鎮化的現實需求,《規劃》部署了7項重點任務,體現了務實精神。

再次,要做好制度保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也需要多方聯動集聚創新合力,開放協同增添創新動力,政策賦能激發創新活力,改革管理釋放創新潛力。《規劃》從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政策扶持、統籌基地平臺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支持力度等6個方面提出了具體保障措施,正是看到了制度保障對于科創工作的重要性。

標簽: 科技成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