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享受“浪漫經濟”勿忘“七夕文化”


(資料圖片)

原標題:享受“浪漫經濟”勿忘“七夕文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8月22日(下周二)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在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會選擇購買禮物以表達愛意,這也帶動了“浪漫經濟”的盛行和發展,全國各地迎來一波消費熱潮。調查顯示,今年女性的禮品消費熱度進一步提升,七夕城市間互送禮物的金額也大幅上漲,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對于化妝品的消費依然如火如荼。(8月17日《杭州城報》)

作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之一,很多有情人會選擇七夕互相心動告白,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以此表達情意。各路商家也紛紛推出豐富多樣的活動,促進“浪漫經濟”,拉動消費需求。如北京王府中環東座三層呈現浪漫花墻裝置,供消費者拍照打卡,記錄甜蜜美好時光;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精心打造外灘心動露臺、限時花店、外灘楓徑七夕限定市集等超人氣打卡地。而線上方面數據顯示,七夕臨近,全國異地訂單量飆升,其中深圳、汕尾、廣州成為異地訂單量占比TOP3城市。

事實上,作為第一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七夕節,并不只是商家眼里的“情人節”,就像端午節不只是“粽子節”、中秋節不只是“月餅節”,七夕節同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資料顯示,七夕節主要源于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但其文化價值并非僅限于愛情,還包含家庭團圓、勤勞智慧、激勵創造等價值理念,以及穿針乞巧、曬書曬衣等傳統習俗,這里面都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換句話說,我們在享受“浪漫經濟”的同時,不應只限于七夕的愛情表達,更應挖掘其背后的“愛情文化”。

挖掘七夕的“愛情文化”,就是讓其深厚的文化價值不被淡忘。比如一些地方舉辦乞巧文化節、開展七夕游園會,配合文藝匯演、民俗表演等多種形式,讓人們通過沉浸式觀賞體驗,感受七夕傳統文化的氛圍;組織服裝設計、編織競賽、詩文比賽等活動,或以實景拍攝輔以特效技術、云游非遺博物館、非遺創意市集等方式,再現傳統節日人文元素,讓跨越千年的七夕文化煥發時代光彩。同時,吸引群眾積極挖掘和參與這些活動,了解傳統文化,感受民俗魅力,增強文化自信,使其深厚的文化價值不被淡忘。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追求文化價值的需求更加強烈,這也要求商家更多地進行沉浸式環境的營造,進行中華優秀文化元素的植入、互動,少些“愛情買賣”,多些“愛情文化”,打造突出特色和高品質的產品,提高公眾對“浪漫經濟”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加吸引消費者。對消費者來說,在“買買買”的同時,不妨豐富一些有關七夕的知識,增進對新時代勞動巧手、愛情與家庭關系以及人生價值追求的感悟,這樣才能更好地感受七夕的美好、體會七夕的浪漫,展現七夕節走心的氣質與靈魂。

總之,打造“浪漫經濟”、享受“浪漫經濟”,不能只有經濟,沒有文化。摒棄商業的聒噪,注重文化的傳承,才能提高“浪漫經濟”的發展效率。(付彪)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