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人大畢業生盜取學生信息:高等人才培養需落實品德教育-世界快播報


(資料圖)

原標題:

人大畢業生盜取學生信息:高等人才培養需落實品德教育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7月1日,有網友爆料稱,中國人民大學某碩士畢業生在校期間盜取學校內網數據,收集全校學生個人隱私信息,包括照片、姓名、學號、籍貫、生日等,公開發布在網站上進行顏值打分。目前,嫌疑人馬某某涉嫌非法獲取該校部分學生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作為人民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馬某某成績優秀,在校曾獲得過國家獎學金、保研資格以及大廠offer,該生的專業能力以及學業水平無可置疑,未來可以說是前途無量。但在光鮮亮麗的外殼下,其為人卻品德堪憂,不僅在網上有著諸多不當言論和行為,甚至還嚴重觸犯國家法律,非法盜取個人信息。該事件不僅使我們對信息安全產生質疑,更讓我們反思在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中,品德教育環節是否落實到位?

德育是高等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可見德育是當今時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題,高等教育不能讓學生光有才卻無德。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全國知名雙一流高校,本該是培育國家棟梁的搖籃,可該生的行為無疑是朝高等人才教育工作狠狠打上了“一拳”。但值得肯定的是,校方對本事件的處理和反饋算是比較迅速和恰當。近些年,高校的德育問題層出不窮,前有四川大學學生地鐵污蔑偷拍,后有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盜取信息,這一樁樁案例正給我們敲響新時代高等人才培養需落實品德教育的警鐘。

不可忽視的是,外來文化思潮正對我國高等人才德育工作造成沖擊。狄更斯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發展讓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化,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但難免也使得大量魚龍混雜的信息侵入人們生活,可能對學生的品德培養造成不利影響。Facebook的總裁扎克伯格曾在哈佛大學宿舍創建了選美網站Facemash,由于其在未授權的情況下使用用戶圖片,被指控侵犯個人隱私,從哈佛退學。本事件中該畢業生的行為和扎克伯格當年十分相像,甚至有網友戲稱:“屬于中國的Facebook即將誕生。”對于涉世不深的學生而言,一位異國成功人士的過往案例所給人帶來的誘惑是巨大的,這種獵奇心理使人容易受到蠱惑,從而迷失自己,甚至觸犯法律底線。隨著互聯網的受眾不斷增加,網絡環境良莠不齊,易對學生的三觀造成一定沖擊,從而影響德育工作的開展。

新時代教育事業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上需有“尺”有度。高等人才培養秉持著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念,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實踐,但這一切都要有一把警示邊界的“尺子”。該生行為無疑觸犯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警方已對其依法刑事拘留,等待法律裁判。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大展宏圖,但需謹記邊界和尺度,絕不能違法犯罪,威脅他人安全。

高校教育中的思政課堂教學也需落實到位,盡量做到分專業進行針對性教育,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大學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要讓學生知曉法律的“尺子”,以具體案例的現實后果對學生加以警誡,并開展具體活動使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現實生活,切實培養高校學生的良好品德。由于高校學科眾多,各類人才的培養機制應有所不同,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盡量做到精準化教育,對學生分專業進行針對性培養,切實開展職業道德課程。

除此之外,個人在面對西方外來思想時要高度警惕,慎之又慎;在龐大的信息網絡中,要保持理性判斷,堅守法律、道德底線;在成長途中,要積極向上,塑造良好人格。

每個青年都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高等人才培養應注重落實品德教育,就像培育樹苗長成參天大樹要注重保護其根莖。思想是人的“根本”,也是國家的根基,高校學生要練就過硬本領,更要錘煉品德修為,方能學有所成,實現人生理想。(黃慶媛)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