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今日熱訊:為職工技能提升架起“云梯”

原標題:技能大拿在線上師帶徒,通過分享和交流帶動更多人成長——(引題)

為職工技能提升架起“云梯”(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資料圖片)

閱讀提示

技能工人在工作環境中想進一步提升技能,除了在自己的企業里獲取技能知識,還有更多的選擇。藍領技能提升有著巨大且迫切的需求,瞄準這個賽道,一些培訓平臺請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技能大拿在平臺上自己來做圈子,在線上“師帶徒”。

打開技能成才APP,首頁置頂的一則熱門動態是夏琦男發的。近日,他在機器人焊接交流圈里貼了朵“焊花”——鐵皮焊的玫瑰,引來幾百個點贊和一長串評論。“哇,想要這個永久花。”“但凡我有這個手藝,女朋友也不會說我是鋼鐵直男了。”

夏琦男是寧波技師學院的教師,也是第44、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專家組成員,浙江省技術能手。去年底,他又添了一個新身份——技能成才APP中機器人焊接交流圈的管理員。

他時常會在這個圈子現身,分享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技能大賽的最新信息以及工業機器人課程視頻。他還會在除夕貼出一條鐵制的魚,祝大家年年有余;會在節后開工第一天,貼出機器人長期停機再啟動時的注意事項。

夏琦男對《工人日報》記者說:“能有這樣一個平臺跟同行們分享交流挺好的,如果能借此讓更多人愛上我們這個專業,就更好了!”

轉向藍領

機器人焊接交流圈有近300人,在這里可以曬操作機器人焊接過程中的案例、趣事、小竅門,聊對機器人焊接的心得體會,探討不同品牌焊接機器人的優缺點,還可以得到最新的行業資訊,學到各種相關知識,尋求工作中遇到的焊接難題的答案,并收獲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技能成才APP,還有鉗加工、數控車、車身修理等不同工種的交流圈。你在其中會遇到頂尖的焊工師傅、厲害的車工師傅、特牛的鉗工師傅……“作為一個藍領技能學習及就業服務平臺,技能成才旨在打造藍領交流圈,讓藍領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升技能,為我國加快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技能成才所屬的知行環球公司創始人孫朝秀說。

知行環球最初的業務是給互聯網白領提供線下培訓。“做著做著我發現還是有瓶頸,白領的技能基本都是隱性的,很難標準化,很難轉化為生產力。”她說。

2019年,孫朝秀的團隊參與了世界技能大賽的相關宣傳及教材出版工作,結識了一些高技能人才。她的目光慢慢從白領轉向藍領。

業內人士介紹,在制造行業內部,一般將藍領分為普藍、深藍和銳藍。普藍是指依靠體力勞動獲取報酬的藍領人群;深藍是具有一定技術能力的藍領人群,屬于技能型藍領;而銳藍指的是藍領中擁有高級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的高端人才。有分析指出,雖然我國有大量藍領,但是他們成長為高技能人才,即銳藍的比例并不高。而隨著我國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的加快,對于深藍和銳藍的需求將會激增。

“不論是從國家政策角度考量,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要,藍領技能提升都有著巨大且迫切的需求,‘技能成才’瞄準的就是這個賽道。”孫朝秀說。

瞄準痛點

具體怎么做,孫朝秀用的是“互聯網思維”。

首先要發現痛點。“工作1~8年的藍領,他們的技能提升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她說,現有的線上培訓平臺和線下培訓機構主要目標都是滿足“小白”的考證需求,而在工作環境中想進一步提升技能,如果光向本企業的老師傅請教,很容易就碰到天花板了,畢竟在本班組或本企業碰到技能專家的概率有限。

夏琦男也表示:“工人確實缺少這樣的學習交流平臺,光在自己企業里獲取技能知識的渠道比較有限。”

也有人上網找技術博主請教,或是刷相關短視頻“學藝”。對此,孫朝秀認為,這些渠道大多以考證培訓班帶流量為主,所拍視頻往往不是基于實際生產遇到的問題,還可能刷了半天找不到答案或者答案缺乏權威性。“我們開發的技能成才APP就是希望年輕的藍領能夠在這里跟一些大師和專家更高效、更低成本地學習和交流。”

起初,“技能成才”做了兩個社區,實現了在汽車修理和金屬熱處理(焊接)這兩個領域的在線學習、專家問答及就業一條龍服務。孫朝秀表示,之所以先選這兩個領域,是因為這兩個領域首先是就業人群基數大,其次該領域的高技能人才收入較高,能夠吸引剛工作的年輕技能人才去提升技能。

幾經摸索,她發現藍領之間影響最深的是師徒關系。“與其我們來做社區,不如讓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的技能大拿自己來做圈子,我們只是提供平臺。”孫朝秀覺得,自己找到了解開藍領技能提升痛點的鑰匙。

平臺引力

不過,也有人認為,工人會有意愿來平臺學習甚至自己掏錢來提升技能嗎?“在‘技能成才’,能遇到平時踮起腳尖也不容易接觸到的業內大拿。”孫朝秀說,像2023年1月初建立的葉建華車身修理技能競賽圈,管理員葉建華是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專家,曾4次帶領我國選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獲得兩枚金牌。”

夏琦男告訴記者,很多線上培訓平臺是授課形式,而“技能成才”主要是采用交流模式。他認為,無論平臺用什么樣的模式,“只要做得足夠專業,就會有吸引力”。

另一個問題是,技能大師那么忙,愿意來平臺上“帶徒弟”嗎?“很多大師是愿意來分享的,而且技能可以變現。”孫朝秀說,比如在圈子里普通問答不收費,但單獨約個視頻請教可以收費,就跟醫生在線問診是一樣的。

“希望通過分享和交流,能感染到更多人來了解我們這個專業,愛上這個專業,做好這個專業。”夏琦男笑著說,“如果有個外賣小哥刷到我發的機器人焊接視頻,覺得學技術是件特別炫酷的事兒,也想來學,不是很有意思嗎?”

隔著電話線,也能感受到他對自己專業的滿腔熱忱。

事實上,夏琦男就是走技能成才之路的受益者。“我動手能力強,學技術上手很快,能做好就有成就感,就有動力去探索,跟以前很痛苦地讀書完全是兩種狀態。”他感慨,“并不是每個人都要讀高中考大學,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適合的路,喜歡的路。”

夏琦男總跟學生說,你們不好好學技術,還能干啥?“技術工人可以干一輩子,而且30歲、40歲、50歲是在走一個向上的臺階,能看到發展前景就不會迷茫,還能和企業一起成長。”他說。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