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議!打擊盜版、鼓勵授權,讓正版電子書占領市場
【資料圖】
原標題:打擊盜版、鼓勵授權,讓正版電子書占領市場
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出版業,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如今,越來越多讀者拿起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閱讀電子書。據統計,2021年我國人均閱讀3.3本電子書。以電子書為代表的數字化閱讀方式,已成為億萬讀者的首選。讀者的旺盛需求,也推動著數字出版產業快速發展。盡管受疫情沖擊,2022年我國數字出版行業依然實現兩位數增長,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與產業蓬勃發展相伴的,還有不斷發生的電子書盜版侵權問題。目前,不少網絡電商平臺,存在大量以代找文件為名的商鋪,用戶花幾元錢就能下載所需電子書。一些網絡論壇以交流為名,允許用戶自行上傳和交換電子書。一些網盤提供電子書搜索和下載服務,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到電子書。這些電子書絕大部分都是盜版,在網絡上傳播擴散,給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困擾。
為什么盜版電子書長期存在,屢禁不絕?收費低廉、獲取方便,是一個重要原因。正版電子書品種、數量難以滿足讀者需求,客觀上也造成了盜版的難以遏制。目前我國每年出版圖書在40萬種以上,其中大多數并沒有數字化版本。而且越是出版時間早、難以借閱和購買的圖書,其數字化版本就越少。需要此類圖書的讀者,迫不得已只能去尋找盜版。另外,一些有條件的網友自己掃描此類圖書,或從數據庫中下載后傳播到網上,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盜版的流行。可以說,正版市場發育不足與盜版流行,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作者和出版社擔心作品被盜版,于是不授權出版電子書;讀者需求難以滿足,于是尋找盜版電子書,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了權利人的擔憂。能否打破這個循環,是解決電子書盜版問題的關鍵。
需要強調的是,盜版電子書的擴散傳播隱蔽性較強。容量為幾個G的大型電子書,下載不過幾分鐘。為收集和固定證據,權利人往往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即便官司打贏了,賠償金額也很有限。這就抑制了權利人主動維權的積極性。因此,治理盜版電子書,必須雙管齊下、疏堵結合。一方面,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加強市場監管,加大處罰力度,考慮引入懲罰性賠償措施,讓盜版侵權付出巨大代價。一方面需要推動正版電子書市場健康發展,鼓勵著作權人授權數字化版權,鼓勵出版企業和電子書發行平臺提供品種豐富、獲取方便、價格合理的電子書產品,讓正版電子書占領市場。
與此同時,也要重視推廣、宣傳公益性的電子書借閱服務。目前我國各地圖書館紛紛加大電子書等數字化閱讀產品的采購和建設力度,推出手機和平板電腦客戶端,有的圖書館還提供電子書閱讀器外借服務。由于不少讀者并不了解有這些免費服務,一旦找不到書,還是習慣于求助盜版。因此有必要加大對電子書公共服務的宣傳力度,推動相關高質量電子書閱讀服務走進更多家庭。
數字出版行業的進步,有賴于產業鏈相關各方的通力合作,最需要廣大讀者的理解和支持。對網絡侵權盜版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完善版權保護制度體系,我們一定能遏制電子書盜版現象,有效調動創作者積極性,更好滿足讀者精神文化需求,為推動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營造更良好的環境。(張賀)